Google新作试图“复活”RNN:RNN能否再次辉煌?
By 苏剑林 | 2023-03-28 | 56420位读者 | 引用当前,像ChatGPT之类的LLM可谓是“风靡全球”。有读者留意到,几乎所有LLM都还是用最初的Multi-Head Scaled-Dot Attention,近年来大量的Efficient工作如线性Attention、FLASH等均未被采用。是它们版本效果太差,还是根本没有必要考虑效率?其实答案笔者在《线性Transformer应该不是你要等的那个模型》已经分析过了,只有序列长度明显超过hidden size时,标准Attention才呈现出二次复杂度,在此之前它还是接近线性的,它的速度比很多Efficient改进都快,而像GPT3用到了上万的hidden size,这意味着只要你的LLM不是面向数万长度的文本生成,那么用Efficient改进是没有必要的,很多时候速度没提上去,效果还降低了。
那么,真有数万甚至数十万长度的序列处理需求时,我们又该用什么模型呢?近日,Google的一篇论文《Resurrect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for Long Sequences》重新优化了RNN模型,特别指出了RNN在处理超长序列场景下的优势。那么,RNN能否再次辉煌?
Transformer升级之路:9、一种全局长度外推的新思路
By 苏剑林 | 2023-05-12 | 55059位读者 | 引用说到Transformer无法处理超长序列的原因,大家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Self Attention的二次复杂度。但事实上,即便忽略算力限制,常规的Transformer也无法处理超长序列,因为它们的长度外推性(Length Extrapolation)并不好,具体表现为当输入序列明显超过训练长度时,模型的效果通常会严重下降。
尽管已有一些相关工作,但长度外推问题离实际解决还比较远。本文介绍笔者构思的一种参考方案,它可能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用在生成模型上、具备全局依赖能力的长度外推方法。
方法回顾
长度外推,也称为长度泛化(Length Generalization),此前我们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7、长度外推性与局部注意力》、《Transformer升级之路:8、长度外推性与位置鲁棒性》已经介绍过部分工作。然而,它们各有各的问题。
当生成模型肆虐:互联网将有“疯牛病”之忧?
By 苏剑林 | 2023-07-14 | 46971位读者 | 引用众所周知,不管是文本还是视觉领域,各种生成模型正在以无法阻挡的势头“肆虐”互联网。虽然大家都明白,实现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越来越频繁地利用生成模型来创作和分享内容。君不见,很多网络文章已经配上了Stable Diffusion模型生成的插图;君不见,很多新闻风格已经越来越显现出ChatGPT的影子。看似无害的这种趋势,正悄然引发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对互联网上充斥的生成模型数据保持警惕?
近期发表的论文《Self-Consuming Generative Models Go MAD》揭示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可能性,那就是生成模型正在互联网上的无节制扩张,可能会导致一场数字版的“疯牛病”疫情。本文一起学习这篇论文,探讨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语言模型输出端共享Embedding的重新探索
By 苏剑林 | 2023-07-20 | 28562位读者 | 引用预训练刚兴起时,在语言模型的输出端重用Embedding权重是很常见的操作,比如BERT、第一版的T5、早期的GPT,都使用了这个操作,这是因为当模型主干部分不大且词表很大时,Embedding层的参数量很可观,如果输出端再新增一个独立的同样大小的权重矩阵的话,会导致显存消耗的激增。不过随着模型参数规模的增大,Embedding层的占比相对变小了,加之《Rethinking embedding coupling in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等研究表明共享Embedding可能会有些负面影响,所以现在共享Embedding的做法已经越来越少了。
本文旨在分析在共享Embedding权重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探索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初始化和参数化。尽管共享Embedding看起来已经“过时”,但这依然不失为一道有趣的研究题目。
预训练一下,Transformer的长序列成绩还能涨不少!
By 苏剑林 | 2023-10-08 | 36452位读者 | 引用作为LLM的主流模型架构,Transformer在各类任务上的总体表现都出色,大多数情况下,Transformer的槽点只是它的平方复杂度,而不是效果——除了一个名为Long Range Arena(下面简称LRA)的Benchmark。一直以来,LRA一直是线性RNN类模型的“主场”,与之相比Transformer在上面有明显的差距,以至于让人怀疑这是否就是Transformer的固有缺陷。
不过,近日论文《Never Train from Scratch: Fair Comparison of Long-Sequence Models Requires Data-Driven Priors》将这“缺失的一环”给补齐了。论文指出,缺乏预训练是Transformer在LRA上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而所有架构都可以通过预训练获得一定的提升,Transformer的提升则更为明显。
旧背景
Long Range Arena(LRA)是长序列建模的一个Benchmark,提出自论文《Long Range Arena: A Benchmark for Efficient Transformers》,从论文标题就可以看出,LRA是为了测试各种Efficient版的Transformer而构建的,里边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数据,序列长度从1k到16k不等,此前不少Efficient Transformer的工作也都在LRA进行了测试。虽然在代表性方面有些争议,但LRA依然不失为一个测试Efficient Transformer的长序列能力的经典Benchmark。
简单得令人尴尬的FSQ:“四舍五入”超越了VQ-VAE
By 苏剑林 | 2023-10-31 | 75380位读者 | 引用正如“XXX is all you need”一样,有不少论文都以“简单得令人尴尬”命名(An Embarrassingly Simple XXX),但在笔者看来,这些论文大多数都是噱头多于实力。不过,笔者最近阅读到的一篇论文,真的让人不由得发出“简单得令人尴尬”的感叹~
论文的标题是《Finite Scalar Quantization: VQ-VAE Made Simple》,顾名思义,这是一篇旨在用FSQ(Finite Scalar Quantization)简化VQ-VAE的工作。随着生成模型、多模态LLM的逐渐流行,VQ-VAE及其后续工作也作为“图像的Tokenizer”而“水涨船高”。然而,VQ-VAE的训练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而FSQ这篇论文则声称通过更简单的“四舍五入”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有着效果更好、收敛更快、训练更稳的优点。
FSQ真有这么神奇?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VQ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VQ”。VQ全称是“Vector Quantize”,可以翻译为“向量量子化”或者“向量量化”,是指将无限、连续的编码向量映射为有限、离散的整数数字的一种技术。如果我们将VQ应用在自编码器的中间层,那么可以在压缩输入大小的同时,让编码结果成为一个离散的整数序列。
写了个刷论文的辅助网站:Cool Papers
By 苏剑林 | 2023-12-25 | 87293位读者 | 引用写在开头
一直以来,笔者都有日刷Arxiv的习惯,以求尽可能跟上领域内最新成果,并告诫自己“不进则退”。之前也有不少读者问我是怎么刷Arxiv的、有什么辅助工具等,但事实上,在很长的时间里,笔者都是直接刷Arxiv官网,并且没有用任何算法过滤,都是自己一篇篇过的。这个过程很枯燥,但并非不能接受,之所以不用算法初筛,主要还是担心算法漏召,毕竟“刷”就是为了追新,一旦算法漏召就“错失先机”了。
自从Kimi Chat发布后,笔者就一直计划着写一个辅助网站结合Kimi来加速刷论文的过程。最近几个星期稍微闲了一点,于是在GPT4、Kimi的帮助下,初步写成了这个网站,并且经过几天的测试和优化后,已经逐步趋于稳定,于是正式邀请读者试用。
Cool Papers:https://papers.cool
新年快乐!记录一下 Cool Papers 的开发体验
By 苏剑林 | 2024-01-01 | 53903位读者 | 引用上周在《写了个刷论文的辅助网站:Cool Papers》中,笔者分享了一个自己开发的刷论文网站Cool Papers,并得到了一些用户的认可。然而,“使用的人越多,暴露的问题就越多”,当用户量上来后,才感觉到之前写的代码是多么不严谨,于是过去一整周都在不停地修Bug之中,直到今天下午还发现了一个Bug在修。这篇文章简单总结一下笔者在开发和修Bug过程中的感想。
Cool Papers:https://papers.cool
技术
事实上,“papers.cool”这个域名已经注册了四年多,从这可以看出笔者其实很早以前就计划着做类似Cool Papers的网站,也做过一些雏形,但之所以这个网站在四年后才正式诞生,根本原因就只有一个:技术不行。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