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Nov

exp(x)在x=0处的偶次泰勒展开式总是正的

刚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对于任意实数$x$及偶数$n$,总有$\sum\limits_{k=0}^n \frac{x^k}{k!} > 0$,即$e^x$在$x=0$处的偶次泰勒展开式总是正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结论的证明,以及它在寻找softmax替代品中的应用。

证明过程

看上去这是一个很强的结果,证明会不会很复杂?其实证明非常简单,记
\begin{equation}f_n(x) = \sum\limits_{k=0}^n \frac{x^k}{k!}\end{equation}
当$n$是偶数时,我们有$\lim\limits_{x\to\pm\infty} f_n(x)=+\infty$,即整体是开口向上的,所以我们只需要证明它的最小值大于0就行了,又因为它是一个光滑连续的多项式函数,所以最小值点必然是某个极小值点。那么换个角度想,我们只需要证明它所有的极值点(不管是极大还是极小)所对应的函数值都大于0。

点击阅读全文...

1 Dec

Performer:用随机投影将Attention的复杂度线性化

Attention机制的$\mathcal{O}(n^2)$复杂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改变这一复杂度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走稀疏化的思路,比如我们以往介绍过的Sparse Attention以及Google前几个月搞出来的Big Bird,等等;二是走线性化的思路,这部分工作我们之前总结在《线性Attention的探索:Attention必须有个Softmax吗?》中,读者可以翻看一下。本文则介绍一项新的改进工作Performer,出自Google的文章《Rethinking Attention with Performers》,它的目标相当霸气:通过随机投影,在不损失精度的情况下,将Attention的复杂度线性化。

各个Transformer模型的“效果-速度-显存”图,纵轴是效果,横轴是速度,圆圈的大小代表所需要的显存。理论上来说,越靠近右上方的模型越好,圆圈越小的模型越好

各个Transformer模型的“效果-速度-显存”图,纵轴是效果,横轴是速度,圆圈的大小代表所需要的显存。理论上来说,越靠近右上方的模型越好,圆圈越小的模型越好

说直接点,就是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不用重新训练模型,输出结果也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是复杂度降到了$\mathcal{O}(n)$!看起来真的是“天上掉馅饼”般的改进了,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点击阅读全文...

4 Dec

层次分解位置编码,让BERT可以处理超长文本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主流的BERT模型最多能处理512个token的文本。导致这一瓶颈的根本原因是BERT使用了从随机初始化训练出来的绝对位置编码,一般的最大位置设为了512,因此顶多只能处理512个token,多出来的部分就没有位置编码可用了。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ttention的$\mathcal{O}(n^2)$复杂度,导致长序列时显存用量大大增加,一般显卡也finetune不了。

位置编码的层次分解示意图

位置编码的层次分解示意图

本文主要面向前一个原因,即假设有足够多的显存前提下,如何简单修改当前最大长度为512的BERT模型,使得它可以直接处理更长的文本,主要思路是层次分解已经训练好的绝对位置编码,使得它可以延拓到更长的位置。

点击阅读全文...

1 Jan

SPACES:“抽取-生成”式长文本摘要(法研杯总结)

法研杯”算是近年来比较知名的NLP赛事之一,今年是第三届,包含四个赛道,其中有一个“司法摘要”赛道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经过了解,这是面向法律领域裁判文书的长文本摘要生成,这应该是国内第一个公开的长文本生成任务和数据集。过去一年多以来,我们在文本生成方面都有持续的投入和探索,所以决定选择该赛道作为检验我们研究成果的“试金石”。很幸运,我们最终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该赛道的第一名。在此,我们对我们的比赛模型做一个总结和分享。

比赛榜单截图

比赛榜单截图

在该比赛中,我们跳出了纯粹炼丹的过程,通过新型的Copy机制、Sparse Softmax等颇具通用性的新方法提升了模型的性能。整体而言,我们的模型比较简洁有效,而且可以做到端到端运行。窃以为我们的结果对工程和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点击阅读全文...

24 Dec

RealFormer:把残差转移到Attention矩阵上面去

大家知道Layer Normalization是Transformer模型的重要组成之一,它的用法有PostLN和PreLN两种,论文《On Layer Normalization in the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中有对两者比较详细的分析。简单来说,就是PreLN对梯度下降更加友好,收敛更快,对训练时的超参数如学习率等更加鲁棒等,反正一切都好但就有一点硬伤:PreLN的性能似乎总略差于PostLN。最近Google的一篇论文《RealFormer: Transformer Likes Residual Attention》提出了RealFormer设计,成功地弥补了这个Gap,使得模型拥有PreLN一样的优化友好性,并且效果比PostLN还好,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了。

PostLN、PreLN和RealFormer结构示意图

PostLN、PreLN和RealFormer结构示意图

点击阅读全文...

7 Jan

【搜出来的文本】⋅(一)从文本生成到搜索采样

最近,笔者入了一个新坑:基于离散优化的思想做一些文本生成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要生成文本的目标量化地写下来,构建一个分布,然后搜索这个分布的最大值点或者从这个分布中进行采样,这个过程通常不需要标签数据的训练。由于语言是离散的,因此梯度下降之类的连续函数优化方法不可用,并且由于这个分布通常没有容易采样的形式,直接采样也不可行,因此需要一些特别设计的采样算法,比如拒绝采样(Rejection Sampling)、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H采样(Metropolis-Hastings Sampling)、吉布斯采样(Gibbs Sampling),等等。

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有些眼熟,似乎回到了让人头大的学习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的那些年?没错,上述采样算法其实也是理解LDA模型的必备基础。本文我们就来回顾这些形形色色的采样算法,它们将会出现在后面要介绍的丰富的文本生成应用中。

点击阅读全文...

11 Jan

你可能不需要BERT-flow:一个线性变换媲美BERT-flow

BERT-flow来自论文《On the Sentence Embeddings from Pre-trained Language Models》,中了EMNLP 2020,主要是用flow模型校正了BERT出来的句向量的分布,从而使得计算出来的cos相似度更为合理一些。由于笔者定时刷Arixv的习惯,早在它放到Arxiv时笔者就看到了它,但并没有什么兴趣,想不到前段时间小火了一把,短时间内公众号、知乎等地出现了不少的解读,相信读者们多多少少都被它刷屏了一下。

从实验结果来看,BERT-flow确实是达到了一个新SOTA,但对于这一结果,笔者的第一感觉是:不大对劲!当然,不是说结果有问题,而是根据笔者的理解,flow模型不大可能发挥关键作用。带着这个直觉,笔者做了一些分析,果不其然,笔者发现尽管BERT-flow的思路没有问题,但只要一个线性变换就可以达到相近的效果,flow模型并不是十分关键。

余弦相似度的假设

一般来说,我们语义相似度比较或检索,都是给每个句子算出一个句向量来,然后算它们的夹角余弦来比较或者排序。那么,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余弦相似度对所输入的向量提出了什么假设呢?或者说,满足什么条件的向量用余弦相似度做比较效果会更好呢?

点击阅读全文...

14 Jan

【搜出来的文本】⋅(二)从MCMC到模拟退火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受限文本生成”这个概念,指出可以通过量化目标并从中采样的方式来无监督地完成某些带条件的文本生成任务。同时,上一篇文章还介绍了“重要性采样”和“拒绝采样”两个方法,并且指出对于高维空间而言,它们所依赖的易于采样的分布往往难以设计,导致它们难以满足我们的采样需求。

此时,我们就需要引入采样界最重要的算法之一“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方法了,它将马尔可夫链和蒙特卡洛方法结合起来,使得(至少理论上是这样)我们从很多高维分布中进行采样成为可能,也是后面我们介绍的受限文本生成应用的重要基础算法之一。本文试图对它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马尔可夫链

马尔可夫链实际上就是一种“无记忆”的随机游走过程,它以转移概率$p(\boldsymbol{y}\leftarrow\boldsymbol{x})$为基础,从一个初始状态$\boldsymbol{x}_0$出发,每一步均通过该转移概率随机选择下一个状态,从而构成随机状态列$\boldsymbol{x}_0, \boldsymbol{x}_1, \boldsymbol{x}_2, \cdots, \boldsymbol{x}_t, \cdots $,我们希望考察对于足够大的步数$t$,$\boldsymbol{x}_t$所服从的分布,也就是该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