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弄计划的失败——单摆周期
By 苏剑林 | 2010-06-09 | 43988位读者 | 引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当我们看到家里的摆钟来回摆动,并且能够准确地报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奥妙呢?
有一天,你想捉弄一下妈妈,把钟摆系上一个重物,心想着钟一定会走得更快,妈妈就会乱套了。可是很快你会失望地发现,摆钟依然准时地走着,没有任何异常,时间仿佛在宣告他的不可控制。你感到非常纳闷:为什么我的计划会失败呢?
据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单摆的人是伽利略,他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单摆的周期只取决于摆绳的长度,和摆的重量无关。这是你明白了,原来要捉弄妈妈,应该要增加钟摆长度才对...^_^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单摆....
威力巨大的“有向线段”
By 苏剑林 | 2010-06-27 | 20191位读者 | 引用第114号化学元素再次被实验确认
By 苏剑林 | 2010-06-28 | 16355位读者 | 引用科学空间:2010年7月重要天象
By 苏剑林 | 2010-07-15 | 23427位读者 | 引用《向量》系列——2.曲率半径
By 苏剑林 | 2010-07-18 | 54487位读者 | 引用圆周是如此地和谐与完美,致使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对它钟爱有加。几何上可以把一条曲线的局部看做一个圆弧,利用圆的性质去研究它(在数学上,曲率半径的倒数就是曲率,曲率越大,曲线越弯曲);物理学家喜欢把一个质点的曲线运动轨迹的局部看做圆周运动,利用圆周运动的方法来描述这种运动。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告诉了我们,两种不同的“线”在极小的范围内可以等效的,这也为我们对科学进行探究提供了一点指导思想:把未知变已知,以已知看未知。物理学和数学的两种处理方法中,有一点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看轨迹看成一个圆后,圆的半径是多少?我们首先得求出它。
在数学分析上可以利用微积分的相关知识来推导曲率半径公式,而BoJone则更偏爱物理方法,通过物理和向量知识的结合,推导出曲率半径公式,让BoJone感到“别有一番风味”。
太阳中心的压强和温度
By 苏剑林 | 2010-07-19 | 31401位读者 | 引用为了准备IOAA,同时也加深对天体物理的理解,所以就系统地学习一下天体物理学了。今天看到“太阳”这一章,并由此简单估算了一下太阳的中心压强和温度。
天体物理学给出了关于恒星结构的一些方程。假设存在一颗各项同性的球形恒星,则有
$\frac{dm(r)}{dr}=4\pi r^2 \rho(r)$————质量方程
其中m(r)是与恒星球心距离为r的一个球形区域内的总质量,$\rho(r)$是距离球心r处的物质的密度。我们也可以写成积分的形式
$$m(r)=\int_0^R 4\pi r^2 \rho(r)dr$$
其中R是恒星半径。这个方程的意思其实就是每一个壳层的质量叠加,所以就不详细推导了。
R136a1,300倍太阳质量的怪兽星
By 苏剑林 | 2010-07-29 | 27538位读者 | 引用原文链接:http://www.eso.org/public/news/eso1030/
译文来自:http://www.astronomy.com.cn/bbs/thread-141201-1-1.html
Stars Just Got Bigger 超大质量的巨星 A 300 Solar Mass Star Uncovered 发现超过300太阳质量的蓝超巨星
Using a combination of instruments on ESO’s Very Large Telescope, astronomers have discovered the most massive stars to date, one weighing at birth more than 300 times the mass of the Sun, or twice as much as the currently accepted limit of 150 solar masses. The existence of these monsters — millions of times more luminous than the Sun, losing weight through very powerful winds — may provide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how massive can stars be?”
借助于ESO的甚大望远镜(VLT),天文学家发现了创质量纪录的巨星——达300个太阳质量以上,是我们此前公认的(星族II)恒星质量上限——150个太阳的2倍。发现如此怪兽级恒星:光度是太阳的数百万倍,以极速恒星风迅速损失质量——由此产生了一个问题:恒星质量上限到底是多少?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