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文本匹配:基于条件LayerNorm的多任务baseline
By 苏剑林 | 2021-04-16 | 79025位读者 | 引用前段时间看到了“2021搜狐校园文本匹配算法大赛”,觉得赛题颇有意思,便尝试了一下,不过由于比赛本身只是面向在校学生,所以笔者是不能作为正式参赛人员参赛的,因此把自己的做法开源出来,作为比赛baseline供大家参考。
赛题介绍
顾名思义,比赛的任务是文本匹配,即判断两个文本是否相似,本来是比较常规的任务,但有意思的是它分了多个子任务。具体来说,它分A、B两大类,A类匹配标准宽松一些,B类匹配标准严格一些,然后每个大类下又分为“短短匹配”、“短长匹配”、“长长匹配”3个小类,因此,虽然任务类型相同,但严格来看它是六个不同的子任务。
基于Bert的NL2SQL模型:一个简明的Baseline
By 苏剑林 | 2019-06-29 | 128668位读者 | 引用在之前的文章《当Bert遇上Keras:这可能是Bert最简单的打开姿势》中,我们介绍了基于微调Bert的三个NLP例子,算是体验了一把Bert的强大和Keras的便捷。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再添一个例子:基于Bert的NL2SQL模型。
NL2SQL的NL也就是Natural Language,所以NL2SQL的意思就是“自然语言转SQL语句”,近年来也颇多研究,它算是人工智能领域中比较实用的一个任务。而笔者做这个模型的契机,则是今年我司举办的首届“中文NL2SQL挑战赛”:
首届中文NL2SQL挑战赛,使用金融以及通用领域的表格数据作为数据源,提供在此基础上标注的自然语言与SQL语句的匹配对,希望选手可以利用数据训练出可以准确转换自然语言到SQL的模型。
这个NL2SQL比赛算是今年比较大型的NLP赛事了,赛前投入了颇多人力物力进行宣传推广,比赛的奖金也颇丰富,唯一的问题是NL2SQL本身算是偏冷门的研究领域,所以注定不会太火爆,为此主办方也放出了一个Baseline,基于Pytorch写的,希望能降低大家的入门难度。
抱着“Baseline怎么能少得了Keras版”的心态,我抽时间自己用Keras做了做这个比赛,为了简化模型并且提升效果也加载了预训练的Bert模型,最终形成此文。
当Bert遇上Keras:这可能是Bert最简单的打开姿势
By 苏剑林 | 2019-06-18 | 391061位读者 | 引用Bert是什么,估计也不用笔者来诸多介绍了。虽然笔者不是很喜欢Bert,但不得不说,Bert确实在NLP界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现在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关于Bert的科普和解读已经满天飞了,隐隐已经超过了当年Word2Vec刚出来的势头了。有意思的是,Bert是Google搞出来的,当年的word2vec也是Google搞出来的,不管你用哪个,都是在跟着Google大佬的屁股跑啊~
Bert刚出来不久,就有读者建议我写个解读,但我终究还是没有写。一来,Bert的解读已经不少了,二来其实Bert也就是基于Attention的搞出来的大规模语料预训练的模型,本身在技术上不算什么创新,而关于Google的Attention我已经写过解读了,所以就提不起劲来写了。
总的来说,我个人对Bert一直也没啥兴趣,直到上个月末在做信息抽取比赛时,才首次尝试了Bert。因为后来想到,即使不感兴趣,终究也是得学会它,毕竟用不用是一回事,会不会又是另一回事。再加上在Keras中使用(fine tune)Bert,似乎还没有什么文章介绍,所以就分享一下自己的使用经验。
基于DGCNN和概率图的轻量级信息抽取模型
By 苏剑林 | 2019-06-03 | 379058位读者 | 引用背景:前几个月,百度举办了“2019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其中有三个赛道,而我对其中的“信息抽取”赛道颇感兴趣,于是报名参加。经过两个多月的煎熬,比赛终于结束,并且最终结果已经公布。笔者从最初的对信息抽取的一无所知,经过这次比赛的学习和研究,最终探索出在监督学习下做信息抽取的一些经验,遂在此与大家分享。
笔者在最终的测试集上排名第七,指标F1为0.8807(Precision是0.8939,Recall是0.8679),跟第一名相差0.01左右。从比赛角度这个成绩不算突出,但自认为模型有若干创新之处,比如自行设计的抽取结构、CNN+Attention(所以足够快速)、没有用Bert等预训练模型,私以为这对于信息抽取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基本分析
信息抽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 IE)是从自然语言文本中抽取实体、属性、关系及事件等事实类信息的文本处理技术,是信息检索、智能问答、智能对话等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基础,一直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竞赛将提供业界规模最大的基于schema的中文信息抽取数据集(Schema based Knowledge Extraction, SKE),旨在为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中文信息抽取技术的研究水平,推动相关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 比赛官方网站介绍
开学啦!咱们来做完形填空~(讯飞杯)
By 苏剑林 | 2017-09-03 | 191094位读者 | 引用前言
从今年开始,CCL会议将计划同步举办评测活动。笔者这段时间在一创业公司实习,公司也报名参加这个评测,最后实现上就落在我这里,今年的评测任务是阅读理解,名曰《第一届“讯飞杯”中文机器阅读理解评测》。虽说是阅读理解,但事实上任务比较简单,是属于完形填空类型的,即一段材料中挖了一个空,从上下文中选一个词来填入这个空中。最后我们的模型是单系统排名第6,验证集准确率为73.55%,测试集准确率为75.77%,大家可以在这里观摩排行榜。(“广州火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文本的模型)
事实上,这个数据集和任务格式是哈工大去年提出的,所以这次的评测也是哈工大跟科大讯飞一起联合举办的。哈工大去年的论文《Consensus Attention-based Neural Networks for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就研究过另一个同样格式但不同内容的数据集,是用通用的阅读理解模型做的(通用的阅读理解是指给出材料和问题,从材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完形填空可以认为是通用阅读理解的一个非常小的子集)。
虽然,在这次评测任务的介绍中,评测方总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将这个问题理解为阅读理解问题。但笔者觉得,阅读理解本身就难得多,这个就一完形填空,只要把它作为纯粹的完形填空题做就是了,所以本文仅仅是采用类似语言模型的做法来做。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思路简明直观,计算量低(在笔者的GTX1060上可以跑到batch size为160),便于实验。
模型
回到模型上,我们的模型其实比较简单,完全紧扣了“从上下文中选一个词来填空”这一思想,示意图如下。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