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标签“Softmax+交叉熵”的软标签版本
By 苏剑林 | 2022-05-07 | 57757位读者 | 引用(注:本文的相关内容已整理成论文《ZLPR: A Novel Loss for Multi-label Classification》,如需引用可以直接引用英文论文,谢谢。)
在《将“Softmax+交叉熵”推广到多标签分类问题》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用于多标签分类的损失函数:
log(1+∑i∈Ωnegesi)+log(1+∑j∈Ωpose−sj)
这个损失函数有着单标签分类中“Softmax+交叉熵”的优点,即便在正负类不平衡的依然能够有效工作。但从这个损失函数的形式我们可以看到,它只适用于“硬标签”,这就意味着label smoothing、mixup等技巧就没法用了。本文则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上述损失函数的一个软标签版本。
巧妙联系
多标签分类的经典方案就是转化为多个二分类问题,即每个类别用sigmoid函数σ(x)=1/(1+e−x)激活,然后各自用二分类交叉熵损失。当正负类别极其不平衡时,这种做法的表现通常会比较糟糕,而相比之下损失(1)通常是一个更优的选择。
“维度灾难”之Hubness现象浅析
By 苏剑林 | 2022-06-28 | 46356位读者 | 引用这几天读到论文《Exploring and Exploiting Hubness Priors for High-Quality GAN Latent Sampling》,了解到了一个新的名词“Hubness现象”,说的是高维空间中的一种聚集效应,本质上是“维度灾难”的体现之一。论文借助Hubness的概念得到了一个提升GAN模型生成质量的方案,看起来还蛮有意思。所以笔者就顺便去学习了一下Hubness现象的相关内容,记录在此,供大家参考。
坍缩的球
“维度灾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有在高维空间中与相应的二维、三维空间版本出入很大的结论,都可以称之为“维度灾难”,比如《n维空间下两个随机向量的夹角分布》中介绍的“高维空间中任何两个向量几乎都是垂直的”。其中,有不少维度灾难现象有着同一个源头——“高维空间单位球与其外切正方体的体积之比逐渐坍缩至0”,包括本文的主题“Hubness现象”亦是如此。
智能家居之小爱同学控制极米投影仪的简单方案
By 苏剑林 | 2022-12-05 | 38490位读者 | 引用前段时间买了一个极米投影仪,开始折腾才发现极米跟小米基本没啥关系,它根本无法跟小爱同学互动。在众多名字带“米”的品牌中,极米是为数不多的无法接入米家生态的品牌,想必有不少用户开始都会被极米这个名字误导,关键是极米投影仪还在小米商城上有得卖(捂脸)。
买都买了,还过了七天无理由,退是退不成了,只能试着折腾一下,看看能不能强行互动。
现有方案
首先网上搜了一下,网友给出的参考方案大体上有几种,一种是用“米家智能插座 + 上电自动开机”来控制开关机(事实上主要的联动就是开关机了),一种是接入Home Assistant后通过ADB控制,还有一种是修改遥控器,给遥控器加入红外模块,继而用小爱同学的红外遥控功能。
Transformer升级之路:8、长度外推性与位置鲁棒性
By 苏剑林 | 2023-01-31 | 55259位读者 | 引用上一篇文章《Transformer升级之路:7、长度外推性与局部注意力》我们讨论了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性,得出的结论是长度外推性是一个训练和预测的不一致问题,而解决这个不一致的主要思路是将注意力局部化,很多外推性好的改进某种意义上都是局部注意力的变体。诚然,目前语言模型的诸多指标看来局部注意力的思路确实能解决长度外推问题,但这种“强行截断”的做法也许会不符合某些读者的审美,因为人工雕琢痕迹太强,缺乏了自然感,同时也让人质疑它们在非语言模型任务上的有效性。
本文我们从模型对位置编码的鲁棒性角度来重新审视长度外推性这个问题,此思路可以在基本不对注意力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改进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效果,并且还适用多种位置编码,总体来说方法更为优雅自然,而且还适用于非语言模型任务。
“十字架”组合计数问题浅试
By 苏剑林 | 2022-10-09 | 23549位读者 | 引用注意力和Softmax的两点有趣发现:鲁棒性和信息量
By 苏剑林 | 2023-04-25 | 36800位读者 | 引用Naive Bayes is all you need ?
By 苏剑林 | 2023-06-08 | 57316位读者 | 引用很抱歉,起了这么个具有标题党特征的题目。在写完《NBCE:使用朴素贝叶斯扩展LLM的Context处理长度》之后,笔者就觉得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跟Attention机制有很多相同的特征,后来再推导了一下发现,Attention机制其实可以看成是一种广义的、参数化的朴素贝叶斯。既然如此,“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不也就意味着“Naive Bayes is all you need”了?这就是本文标题的缘由。
接下来笔者将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分析如何从朴素贝叶斯角度来理解Attention机制。
朴素贝叶斯
本文主要考虑语言模型,它要建模的是p(xt|x1,⋯,xt−1)。根据贝叶斯公式,我们有
p(xt|x1,⋯,xt−1)=p(x1,⋯,xt−1|xt)p(xt)p(x1,⋯,xt−1)∝p(x1,⋯,xt−1|xt)p(xt)
Transformer升级之路:10、RoPE是一种β进制编码
By 苏剑林 | 2023-07-06 | 162917位读者 | 引用对关心如何扩展LLM的Context长度的读者来说,上周无疑是激动人心的一周,开源社区接连不断地出现令人振奋的成果。首先,网友@kaiokendev在他的项目SuperHOT中实验了“位置线性内插”的方案,显示通过非常少的长文本微调,就可以让已有的LLM处理Long Context。几乎同时,Meta也提出了同样的思路,带着丰富的实验结果发表在论文《Extending Context Window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via Positional Interpolation》上。惊喜还远不止此,随后网友@bloc97提出了NTK-aware Scaled RoPE,实现了不用微调就可以扩展Context长度的效果!
以上种种进展,尤其是NTK-aware Scaled RoPE,迫使笔者去重新思考RoPE的含义。经过分析,笔者发现RoPE的构造可以视为一种β进制编码,在这个视角之下,开源社区的这些进展可以理解为对进制编码编码的不同扩增方式。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