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忘】用树莓派3做无线路由器
By 苏剑林 | 2016-04-12 | 64529位读者 | 引用3月初发布的树莓派3自带了WiFi和蓝牙,再加上它本来就有一个网口,因此俨然就是一台无线路由器了。我也忍不住入手了一个,打算用来做路由器和NAS。树莓派做路由器的教程已经有很多了,当然,基本都是基于树莓派2的,3之前的版本都没有自带WiFi,因此需要自己配无线网卡,而3自带了无线网卡,配置就方便多了。参考了两篇外文教程,成功配置,在这里记录一下。
参考教程:
https://frillip.com/using-your-raspberry-pi-3-as-a-wifi-access-point-with-hostapd/
https://gist.github.com/Lewiscowles1986/fecd4de0b45b2029c390#file-rpi3-ap-setup-sh
路径积分系列:1.我的毕业论文
By 苏剑林 | 2016-05-30 | 28138位读者 | 引用之前承诺过会把毕业论文共享出来,让大家批评指正,却一直偷懒没动。事实上,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路径积分的一些入门级别的内容,标题为《随机游走、随机微分方程与偏微分方程的路径积分方法》。我的摘要是这样写的:
本文从随机游走模型出发,得到了关于随机游走模型的一般结果;然后基于随机游走模型引入了路径积分,并且通过路径积分方法,实现了随机游走、随机微分方程与抛物型微分方程的相互转化,并给出了一些计算案例.
路径积分方法是量子理论的一种形式,但实际上它可以抽象为一个有用的数学工具,本文的主要方法正是抽象后的路径积分;其次,量子力学中有一个相当典型的抛物型偏微分方程——薛定谔方程,物理学家已经对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众多的成果;而随机微分方程是一个微分方程的拓展,在物理、工程、金融等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这个领域中也有很多研究方法;最后,随机游走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模型,它是很多扩散模型的基础,而且具有容易使用计算机模拟的特性. 因此,实现三者的转化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有一些新的内容,比如现有文献比较少研究的不对称随机游走方面、以及现有文献比较含糊的对路径积分的介绍等,可以供同好参考,希望借此方式,能够让一些读者以更简洁明了的方式理解路径积分. 但是本文主要是陈述性的,旨在在国内推广路径积分方法. 在国外,路径积分方法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它源于量子力学,但应用已经不仅仅限于量子力学,如著作[1],因此,推广路径积分方法、增加路径积分的中文资料,是很有意义和很有必要的事情.
本文所有推导和例子均以一维为例,相应的多维问题可以类似地计算。
路径积分系列:2.随机游走模型
By 苏剑林 | 2016-05-30 | 54440位读者 | 引用随机游走模型形式简单,但通过它可以导出丰富的结果,它是物理中各种扩散模型的基础之一,它也等价于随机过程中的布朗运动.
笔者所阅的文献表明,数学家已经对对称随机游走问题作了充分研究[2],也探讨了随机游走问题与偏微分方程的关系[3],并且还研究过不对称随机游走问题[4]. 然而,已有结果的不足之处有:1、在推导随机游走问题的概率分布或者偏微分方程之时,所用的方法不够简洁明了;2、没有研究更一般的不对称随机游走问题.
本章弥补了这一不足,首先通过母函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方法,推导出了不对称随机游走问题所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并且提出,由于随机游走容易通过计算机模拟,因此通过随机游走来模拟偏微分方程的解是一种有效的数值途径.
模型简介
本节通过一个本质上属于二项分布的走格子问题来引入随机游走.
考虑实数轴上的一个粒子,在$t=0$时刻它位于原点,每秒钟它以相等的概率向前或向后移动一格($+1$或$-1$),问$n$秒后它所处位置的概率分布.
OCR技术浅探:3. 特征提取(2)
By 苏剑林 | 2016-06-18 | 38184位读者 | 引用路径积分系列:4.随机微分方程
By 苏剑林 | 2016-06-09 | 28629位读者 | 引用本章将路径积分用于随机微分方程,并且得到了与不对称随机游走一样的结果,从而证明了它与该模型的等价性.
将路径积分用于随机微分方程的研究,这一思路由来已久. 费曼在他的著作[5]中,已经建立了路径积分与线性随机微分方程的关系. 而对于非线性的情况,也有不少研究,但比较混乱,如文献[8]甚至给出了错误的结果.
本文从路径积分的离散化概念出发,明确地建立了两个路径积分微元的雅可比行列式关系,从而对非线性随机微分方程也建立了路径积分. 本文的结果跟文献[9]的结果是一致的.
概念
本文所研究的仅仅是随机常微分方程,它与一般的常微分方程的区别在于布朗运动项的引入,如常见的一类随机微分方程为
$$dx(t)=p(x(t),t)dt + \sqrt{\alpha} dW_t.\tag{48}$$
其中$W_t$代表着一个标准的布朗运动. 由于引入了随机项,所以解$x(t)$不再是确定的,而是有一定的概率分布.
在对随机微分方程中,感兴趣的量有很多,比如关于$x$的某个量的期望、方差,或者稳定性,等等. 随机微分方程领域中有各种分析的技巧,但是显然,直接求出$x(t)$的概率分布后对概率分布进行研究,是最理想最容易的方案. 路径积分正是给出了求概率分布的一个方法.
OCR技术浅探:6. 光学识别
By 苏剑林 | 2016-06-25 | 70751位读者 | 引用经过第一、二步,我们已经能够找出图像中单个文字的区域,接下来可以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单字进行识别.
模型选择
在模型方面,我们选择了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了单字的识别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已成为当前图像识别领域的主流模型. 它通过局部感知野和权值共享方法,降低了网络模型的复杂度,减少了权值的数量,在网络结构上更类似于生物神经网络,这也预示着它必然具有更优秀的效果. 事实上,我们选择卷积神经网络的主要原因有:
1. 对原始图像自动提取特征 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直接将原始图像进行输入,免除了传统模型的人工提取特征这一比较困难的核心部分;
2. 比传统模型更高的精度 比如在MNIST手写数字识别任务中,可以达到99%以上的精度,这远高于传统模型的精度;
3. 比传统模型更好的泛化能力 这意味着图像本身的形变(伸缩、旋转)以及图像上的噪音对识别的结果影响不明显,这正是一个良好的OCR系统所必需的.
OCR技术浅探:2. 背景与假设
By 苏剑林 | 2016-06-17 | 37978位读者 | 引用研究背景
关于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下面都简称OCR),是指将图像上的文字转化为计算机可编辑的文字内容,众多的研究人员对相关的技术研究已久,也有不少成熟的OCR技术和产品产生,比如汉王OCR、ABBYY FineReader、Tesseract OCR等. 值得一提的是,ABBYY FineReader不仅正确率高(包括对中文的识别),而且还能保留大部分的排版效果,是一个非常强大的OCR商业软件.
然而,在诸多的OCR成品中,除了Tesseract OCR外,其他的都是闭源的、甚至是商业的软件,我们既无法将它们嵌入到我们自己的程序中,也无法对其进行改进. 开源的唯一选择是Google的Tesseract OCR,但它的识别效果不算很好,而且中文识别正确率偏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综上所述,不管是为了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必要对OCR技术进行探究和改进. 我们队伍将完整的OCR系统分为“特征提取”、“文字定位”、“光学识别”、“语言模型”四个方面,逐步进行解决,最终完成了一个可用的、完整的、用于印刷文字的OCR系统. 该系统可以初步用于电商、微信等平台的图片文字识别,以判断上面信息的真伪.
研究假设
在本文中,我们假设图像的文字部分有以下的特征:
OCR技术浅探:3. 特征提取(1)
By 苏剑林 | 2016-06-18 | 55166位读者 | 引用作为OCR系统的第一步,特征提取是希望找出图像中候选的文字区域特征,以便我们在第二步进行文字定位和第三步进行识别.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集中精力模仿肉眼对图像与汉字的处理过程,在图像的处理和汉字的定位方面走了一条创新的道路. 这部分工作是整个OCR系统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我们工作中最核心的部分.
传统的文本分割思路大多数是“边缘检测 + 腐蚀膨胀 + 联通区域检测”,如论文[1]. 然而,在复杂背景的图像下进行边缘检测会导致背景部分的边缘过多(即噪音增加),同时文字部分的边缘信息则容易被忽略,从而导致效果变差. 如果在此时进行腐蚀或膨胀,那么将会使得背景区域跟文字区域粘合,效果进一步恶化.(事实上,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足够远了,我们甚至自己写过边缘检测函数来做这个事情,经过很多测试,最终我们决定放弃这种思路。)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放弃了边缘检测和腐蚀膨胀,通过聚类、分割、去噪、池化等步骤,得到了比较良好的文字部分的特征,整个流程大致如图2,这些特征甚至可以直接输入到文字识别模型中进行识别,而不用做额外的处理.由于我们每一部分结果都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因此能够模型的可靠性得到保证.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