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分词系列】 4. 基于双向LSTM的seq2seq字标注
By 苏剑林 | 2016-08-22 | 472235位读者 | 引用关于字标注法
上一篇文章谈到了分词的字标注法。要注意字标注法是很有潜力的,要不然它也不会在公开测试中取得最优的成绩了。在我看来,字标注法有效有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它将分词问题变成了一个序列标注问题,而且这个标注是对齐的,也就是输入的字跟输出的标签是一一对应的,这在序列标注中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问题;第二个原因是这个标注法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总结语义规律的过程,以4tag标注为为例,我们知道,“李”字是常用的姓氏,一半作为多字词(人名)的首字,即标记为b;而“想”由于“理想”之类的词语,也有比较高的比例标记为e,这样一来,要是“李想”两字放在一起时,即便原来词表没有“李想”一词,我们也能正确输出be,也就是识别出“李想”为一个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即便是常被视为最不精确的HMM模型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关于标注,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内容,就是标注的数目。常用的是4tag,事实上还有6tag和2tag,而标记分词结果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2tag,即标记“切分/不切分”就够了,但效果不好。为什么反而更多数目的tag效果更好呢?因为更多的tag实际上更全面概括了语义规律。比如,用4tag标注,我们能总结出哪些字单字成词、哪些字经常用作开头、哪些字用作末尾,但仅仅用2tag,就只能总结出哪些字经常用作开头,从归纳的角度来看,是不够全面的。但6tag跟4tag比较呢?我觉得不一定更好,6tag的意思是还要总结出哪些字作第二字、第三字,但这个总结角度是不是对的?我觉得,似乎并没有哪些字固定用于第二字或者第三字的,这个规律的总结性比首字和末字的规律弱多了(不过从新词发现的角度来看,6tag更容易发现长词。)。
双向LSTM
基于双向LSTM和迁移学习的seq2seq核心实体识别
By 苏剑林 | 2016-09-06 | 164571位读者 | 引用暑假期间做了一下百度和西安交大联合举办的核心实体识别竞赛,最终的结果还不错,遂记录一下。模型的效果不是最好的,但是胜在“端到端”,迁移性强,估计对大家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赛的主题是“核心实体识别”,其实有两个任务:核心识别 + 实体识别。这两个任务虽然有关联,但在传统自然语言处理程序中,一般是将它们分开处理的,而这次需要将两个任务联合在一起。如果只看“核心识别”,那就是传统的关键词抽取任务了,不同的是,传统的纯粹基于统计的思路(如TF-IDF抽取)是行不通的,因为单句中的核心实体可能就只出现一次,这时候统计估计是不可靠的,最好能够从语义的角度来理解。我一开始就是从“核心识别”入手,使用的方法类似QA系统:
1、将句子分词,然后用Word2Vec训练词向量;
2、用卷积神经网络(在这种抽取式问题上,CNN效果往往比RNN要好)卷积一下,得到一个与词向量维度一样的输出;
3、损失函数就是输出向量跟训练样本的核心词向量的cos值。
三顾碎纸复原:基于CNN的碎纸复原
By 苏剑林 | 2016-11-25 | 38430位读者 | 引用赛题回顾
不得不说,2013年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的B题真的算是数学建模竞赛中百年难得一遇的好题:题目简洁明了,含义丰富,做法多样,延伸性强,以至于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因为这个题目,我已经在科学空间写了两篇文章了,分别是《一个人的数学建模:碎纸复原》和《迟到一年的建模:再探碎纸复原》。以前做这道题的时候,还只有一点数学建模的知识,而自从学习了数据挖掘、尤其是深度学习之后,我一直想重做这道题,但一直偷懒。这几天终于把它实现了。
如果对题目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参考前面两篇文章。碎纸复原共有五个附件,分别代表了五种“碎纸片”,即五种不同粒度的碎片。其中附件1和2都不困难,难度主要集中在附件3、4、5,而3、4、5的实现难度基本是一样的。做这道题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贪心算法,即随便选一张图片,然后找到与它最匹配的图片,然后继续匹配下一张。要想贪心算法有效,最关键是找到一个良好的距离函数,来判断两张碎片是否相邻(水平相邻,这里不考虑垂直相邻)。
【中文分词系列】 6.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中文分词
By 苏剑林 | 2017-01-13 | 60409位读者 | 引用之前已经写过用LSTM来做分词的方案了,今天再来一篇用CNN的,准确来说是FCN,全卷积网络。其实这个模型的主要目的并非研究中文分词,而是练习tensorflow。从两年前就开始用Keras了,可以说对它比较熟了,也渐渐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比如处理变长输入时不方便、加入自定义的约束比较困难等,所以干脆试试原生的tensorflow了,试了之后发现其实也不复杂。嗯,都是python,能有多复杂。本文就是练习一下如何用tensorflow处理不定长输入任务,以中文分词为例,并在最后加入了硬解码,将深度学习与词典分词结合了起来。
CNN
另外,就是关于FCN的。放到语言任务中看,(一维)卷积其实就是ngram模型,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CNN远比RNN来得自然,RNN好像就是为序列任务精心设计的,而CNN则是传统ngram模型的一个延伸。另外不管CNN和RNN都有权值共享,看上去只是为了降低运算量的一个折中选择,但事实上里边大有道理。CNN中的权值共享是平移不变性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仅仅是降低运算量的一个选择,试想一下,将一幅图像平移一点点,或者在一个句子前插入一个无意义的空格(导致后面所有字都向后平移了一位),这样应该给出一个相似甚至相同的结果,而这要求卷积必然是权值共享的,即权值不能跟位置有关系。
【中文分词系列】 7. 深度学习分词?只需一个词典!
By 苏剑林 | 2017-03-06 | 117874位读者 | 引用这个系列慢慢写到第7篇,基本上也把分词的各种模型理清楚了,除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比如最后的分类器换成CRF)外,剩下的就看怎么玩了。基本上来说,要速度,就用基于词典的分词,要较好地解决组合歧义何和新词识别,则用复杂模型,比如之前介绍的LSTM、FCN都可以。但问题是,用深度学习训练分词器,需要标注语料,这费时费力,仅有的公开的几个标注语料,又不可能赶得上时效,比如,几乎没有哪几个公开的分词系统能够正确切分出“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来。
本文就是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仅用一个词典,就完成了一个深度学习分词器的训练,居然效果还不错!这种方案可以称得上是半监督的,甚至是无监督的。
【中文分词系列】 8. 更好的新词发现算法
By 苏剑林 | 2017-03-11 | 231872位读者 | 引用如果依次阅读该系列文章的读者,就会发现这个系列共提供了两种从0到1的无监督分词方案,第一种就是《【中文分词系列】 2. 基于切分的新词发现》,利用相邻字凝固度(互信息)来做构建词库(有了词库,就可以用词典法分词);另外一种是《【中文分词系列】 5. 基于语言模型的无监督分词》,后者基本上可以说是提供了一种完整的独立于其它文献的无监督分词方法。
但总的来看,总感觉前面一种很快很爽,却又显得粗糙;后面一种很好很强大,却又显得太过复杂(viterbi是瓶颈之一)。有没有可能在两者之间折中一下?这就导致了本文的结果,达到了速度与效果的平衡。至于为什么说“更好”?因为笔者研究词库构建也有一段时间了,以往构建的词库总不能让人(让自己)满意,生成的词库一眼看上去,都能够扫到不少不合理的地方,真的要用得需要经过较多的人工筛选。而这一次,一次性生成的词库,一眼扫过去,不合理的地方少了很多,如果不细看,可能就发现不了了。
分词的目的
【不可思议的Word2Vec】 1.数学原理
By 苏剑林 | 2017-04-02 | 57607位读者 | 引用对于了解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的读者来说,Word2Vec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工具,尽管不是每一个人都用到了它,但应该大家都会听说过它——Google出品的高效率的获取词向量的工具。
Word2Vec不可思议?
大多数人都是将Word2Vec作为词向量的等价名词,也就是说,纯粹作为一个用来获取词向量的工具,关心模型本身的读者并不多。可能是因为模型过于简化了,所以大家觉得这样简化的模型肯定很不准确,所以没法用,但它的副产品词向量的质量反而还不错。没错,如果是作为语言模型来说,Word2Vec实在是太粗糙了。
但是,为什么要将它作为语言模型来看呢?抛开语言模型的思维约束,只看模型本身,我们就会发现,Word2Vec的两个模型 —— CBOW和Skip-Gram —— 实际上大有用途,它们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了周围词与当前词的关系,而很多基本的NLP任务,都是建立在这个关系之上,如关键词抽取、逻辑推理等。这几篇文章就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通过介绍Word2Vec模型本身,以及几个看上去“不可思议”的用法,来提供一些研究此类问题的新思路。
记录一次半监督的情感分析
By 苏剑林 | 2017-05-04 | 53045位读者 | 引用本文是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半监督学习的尝试:在IMDB的数据集上,用随机抽取的1000个标注样本训练一个文本情感分类模型,并且在余下的49000个测试样本中,测试准确率为73.48%。
思路
本文的思路来源于OpenAI的这篇文章:
《OpenAI新研究发现无监督情感神经元:可直接调控生成文本的情感》
文章里边介绍了一种无监督(实际上是半监督)做情感分类的模型的方法,并且实验效果很好。然而文章里边的实验很庞大,对于个人来说几乎不可能重现(在4块Pascal GPU花了1个月时间训练)。不过,文章里边的思想是很简单的,根据里边的思想,我们可以做个“山寨版”的。思路如下:
我们一般用深度学习做情感分类,比较常规的思路就是Embedding层+LSTM层+Dense层(Sigmoid激活),我们常说的词向量,相当于预训练了Embedding层(这一层的参数量最大,最容易过拟合),而OpenAI的思想就是,为啥不连LSTM层一并预训练了呢?预训练的方法也是用语言模型来训练。当然,为了使得预训练的结果不至于丢失情感信息,LSTM的隐藏层节点要大一些。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