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水长flow之f-VAEs:Glow与VAEs的联姻
By 苏剑林 | 2018-09-21 | 136373位读者 | 引用这篇文章是我们前几天挂到arxiv上的论文的中文版。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给出了结合流模型(如前面介绍的Glow)和变分自编码器的一种思路,称之为f-VAEs。理论可以证明f-VAEs是囊括流模型和变分自编码器的更一般的框架,而实验表明相比于原始的Glow模型,f-VAEs收敛更快,并且能在更小的网络规模下达到同样的生成效果。
原文地址:《f-VAEs: Improve VAEs with Conditional Flows》
近来,生成模型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变分自编码器(VAEs)和流模型是不同于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两种生成模型,它们亦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它们各有自身的优势和缺点,本文试图将它们结合起来。
基础
设给定数据集的证据分布为$\tilde{p}(x)$,生成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希望用如下的分布形式来拟合给定数据集分布
$$\begin{equation}q(x)=\int q(z)q(x|z) dz\end{equation}$$
f-GAN简介:GAN模型的生产车间
By 苏剑林 | 2018-09-29 | 158250位读者 | 引用今天介绍一篇比较经典的工作,作者命名为f-GAN,他在文章中给出了通过一般的$f$散度来构造一般的GAN的方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论文就是一个GAN模型的“生产车间”,它一般化的囊括了很多GAN变种,并且可以启发我们快速地构建新的GAN变种(当然有没有价值是另一回事,但理论上是这样)。
局部变分
整篇文章对$f$散度的处理事实上在机器学习中被称为“局部变分方法”,它是一种非常经典且有用的估算技巧。事实上本文将会花大部分篇幅介绍这种估算技巧在$f$散度中的应用结果。至于GAN,只不过是这个结果的基本应用而已。
f散度
首先我们还是对$f$散度进行基本的介绍。所谓$f$散度,是KL散度的一般化:
$$\begin{equation}\mathcal{D}_f(P\Vert Q) = \int q(x) f\left(\frac{p(x)}{q(x)}\right)dx\label{eq:f-div}\end{equation}$$
注意,按照通用的约定写法,括号内是$p/q$而不是$q/p$,大家不要自然而言地根据KL散度的形式以为是$q/p$。
深度学习的互信息:无监督提取特征
By 苏剑林 | 2018-10-02 | 281510位读者 | 引用对于NLP来说,互信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衡量了两个东西的本质相关性。本博客中也多次讨论过互信息,而我也对各种利用互信息的文章颇感兴趣。前几天在机器之心上看到了最近提出来的Deep INFOMAX模型,用最大化互信息来对图像做无监督学习,自然也颇感兴趣,研读了一番,就得到了本文。
本文整体思路源于Deep INFOMAX的原始论文,但并没有照搬原始模型,而是按照这自己的想法改动了模型(主要是先验分布部分),并且会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注明。
我们要做什么
自编码器
特征提取是无监督学习中很重要且很基本的一项任务,常见形式是训练一个编码器将原始数据集编码为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自然地,我们对这个编码器的基本要求是:保留原始数据的(尽可能多的)重要信息。
我们怎么知道编码向量保留了重要信息呢?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这个编码向量应该也要能还原出原始图片出来,所以我们还训练一个解码器,试图重构原图片,最后的loss就是原始图片和重构图片的mse。这导致了标准的自编码器的设计。后来,我们还希望编码向量的分布尽量能接近高斯分布,这就导致了变分自编码器。
重构的思考
深度学习中的Lipschitz约束:泛化与生成模型
By 苏剑林 | 2018-10-07 | 153343位读者 | 引用前言:去年写过一篇WGAN-GP的入门读物《互怼的艺术:从零直达WGAN-GP》,提到通过梯度惩罚来为WGAN的判别器增加Lipschitz约束(下面简称“L约束”)。前几天遐想时再次想到了WGAN,总觉得WGAN的梯度惩罚不够优雅,后来也听说WGAN在条件生成时很难搞(因为不同类的随机插值就开始乱了...),所以就想琢磨一下能不能搞出个新的方案来给判别器增加L约束。
闭门造车想了几天,然后发现想出来的东西别人都已经做了,果然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做不到。主要包含在这两篇论文中:《Spectral Norm Regularization for Improving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Deep Learning》和《Spectral Normalization fo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所以这篇文章就按照自己的理解思路,对L约束相关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注意本文的主题是L约束,并不只是WGAN。它可以用在生成模型中,也可以用在一般的监督学习中。
L约束与泛化
扰动敏感
记输入为$x$,输出为$y$,模型为$f$,模型参数为$w$,记为
$$\begin{equation}y = f_w(x)\end{equation}$$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得到一个“稳健”的模型。何为稳健?一般来说有两种含义,一是对于参数扰动的稳定性,比如模型变成了$f_{w+\Delta w}(x)$后是否还能达到相近的效果?如果在动力学系统中,还要考虑模型最终是否能恢复到$f_w(x)$;二是对于输入扰动的稳定性,比如输入从$x$变成了$x+\Delta x$后,$f_w(x+\Delta x)$是否能给出相近的预测结果。读者或许已经听说过深度学习模型存在“对抗攻击样本”,比如图片只改变一个像素就给出完全不一样的分类结果,这就是模型对输入过于敏感的案例。
【学习清单】最近比较重要的GAN进展论文
By 苏剑林 | 2018-12-26 | 66708位读者 | 引用这篇文章简单列举一下我认为最近这段时间中比较重要的GAN进展论文,这基本也是我在学习GAN的过程中主要去研究的论文清单。
生成模型之味
GAN是一个大坑,尤其像我这样的业余玩家,一头扎进去很久也很难有什么产出,尤其是各个大公司拼算力搞出来一个个大模型,个人几乎都没法玩了。但我总觉得,真的去碰了生成模型,才觉得自己碰到了真正的机器学习。这一点,不管在图像中还是文本中都是如此。所以,我还是愿意去关注生成模型。
当然,GAN不是生成模型的唯一选择,却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选择。在图像中至少有GAN、flow、pixelrnn/pixelcnn这几种选择,但要说潜力,我还是觉得GAN才是最具前景的,不单是因为效果,主要是因为它那对抗的思想。而在文本中,事实上seq2seq机制就是一个概率生成模型了,而pixelrnn这类模型,实际上就是模仿着seq2seq来做的,当然也有用GAN做文本生成的研究(不过基本上都涉及到了强化学习)。也就是说,其实在NLP中,生成模型也有很多成果,哪怕你主要是研究NLP的,也终将碰到生成模型。
好了,话不多说,还是赶紧把清单列一列,供大家参考,也作为自己的备忘。
RSGAN:对抗模型中的“图灵测试”思想
By 苏剑林 | 2018-10-22 | 130236位读者 | 引用这两天无意间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称为“相对GAN”,简称RSGAN,来自文章《The relativistic discriminator: a key element missing from standard GAN》,据说该文章还得到了GAN创始人Goodfellow的点赞。这篇文章提出了用相对的判别器来取代标准GAN原有的判别器,使得生成器的收敛更为迅速,训练更为稳定。
可惜的是,这篇文章仅仅从训练和实验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论述,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至于不少人觉得这只是GAN训练的一个trick。但是在笔者来看,RSGAN具有更为深刻的含义,甚至可以看成它已经开创了一个新的GAN流派。所以,笔者决定对RSGAN模型及其背后的内涵做一个基本的介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除了结果一样之外,本文的介绍过程跟原论文相比几乎没有重合之处。
“图灵测试”思想
SGAN
SGAN就是标准的GAN(Standard GAN)。就算没有做过GAN研究的读者,相信也从各种渠道了解到GAN的大概原理:“造假者”不断地进行造假,试图愚弄“鉴别者”;“鉴别者”不断提高鉴别技术,以分辨出真品和赝品。两者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直到“鉴别者”无法分辨出真、赝品了,“造假者”就功成身退了。
在建模时,通过交替训练实现这个过程:固定生成器,训练一个判别器(二分类模型),将真实样本输出1,将伪造样本输出0;然后固定判别器,训练生成器让伪造样本尽可能输出1,后面这一步不需要真实样本参与。
问题所在
然而,这个建模过程似乎对判别器的要求过于苛刻了,因为判别器是孤立运作的:训练生成器时,真实样本没有参与,所以判别器必须把关于真实样本的所有属性记住,这样才能指导生成器生成更真实的样本。
能量视角下的GAN模型(二):GAN=“分析”+“采样”
By 苏剑林 | 2019-02-15 | 133902位读者 | 引用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尝试从能量的视角理解GAN。我们会发现这个视角如此美妙和直观,甚至让人拍案叫绝。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给出了一个直白而用力的能量图景,这个图景可以让我们轻松理解GAN的很多内容,换句话说,通俗的解释已经能让我们完成大部分的理解了,并且把最终的结论都已经写了出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继续从能量的视角理解GAN,这一次,我们争取把前面简单直白的描述,用相对严密的数学语言推导一遍。
跟第一篇文章一样,对于笔者来说,这个推导过程依然直接受启发于Bengio团队的新作《Maximum Entropy Generators for Energy-Based Models》。
原作者的开源实现:https://github.com/ritheshkumar95/energy_based_generative_models
本文的大致内容如下:
1、推导了能量分布下的正负相对抗的更新公式;
2、比较了理论分析与实验采样的区别,而将两者结合便得到了GAN框架;
3、导出了生成器的补充loss,理论上可以防止mode collapse;
4、简单提及了基于能量函数的MCMC采样。
WGAN-div:一个默默无闻的WGAN填坑者
By 苏剑林 | 2018-11-07 | 159101位读者 | 引用今天我们来谈一下Wasserstein散度,简称“W散度”。注意,这跟Wasserstein距离(Wasserstein distance,简称“W距离”,又叫Wasserstein度量、Wasserstein metric)是不同的两个东西。
本文源于论文《Wasserstein Divergence for GANs》,论文中提出了称为WGAN-div的GAN训练方案。这是一篇我很是欣赏却默默无闻的paper,我只是找文献时偶然碰到了它。不管英文还是中文界,它似乎都没有流行起来,但是我感觉它是一个相当漂亮的结果。
如果读者需要入门一下WGAN的相关知识,不妨请阅读拙作《互怼的艺术:从零直达WGAN-GP》。
WGAN
我们知道原始的GAN(SGAN)会有可能存在梯度消失的问题,因此WGAN横空出世了。
W距离
WGAN引入了最优传输里边的W距离来度量两个分布的距离:
\begin{equation}W_c[\tilde{p}(x), q(x)] = \inf_{\gamma\in \Pi(\tilde{p}(x), q(x))} \mathbb{E}_{(x,y)\sim \gamma}[c(x,y)] \end{equation}
这里的$\tilde{p}(x)$是真实样本的分布,$q(x)$是伪造分布,$c(x,y)$是传输成本,论文中用的是$c(x,y)=\Vert x-y\Vert$;而$\gamma\in \Pi(\tilde{p}(x), q(x))$的意思是说:$\gamma$是任意关于$x, y$的二元分布,其边缘分布则为$\tilde{p}(x)$和$q(y)$。直观来看,$\gamma$描述了一个运输方案,而$c(x,y)$则是运输成本,$W_c[\tilde{p}(x), q(x)]$就是说要找到成本最低的那个运输方案所对应的成本作为分布度量。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