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熊掌兼得:融合检索和生成的SimBERT模型
By 苏剑林 | 2020-05-18 | 297719位读者 | 引用前段时间我们开放了一个名为SimBERT的模型权重,它是以Google开源的BERT模型为基础,基于微软的UniLM思想设计了融检索与生成于一体的任务,来进一步微调后得到的模型,所以它同时具备相似问生成和相似句检索能力。不过当时除了放出一个权重文件和示例脚本之外,未对模型原理和训练过程做进一步说明。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来补充这部分内容。
UniLM
UniLM是一个融合NLU和NLG能力的Transformer模型,由微软在去年5月份提出来的,今年2月份则升级到了v2版本。我们之前的文章《从语言模型到Seq2Seq:Transformer如戏,全靠Mask》就简单介绍过UniLM,并且已经集成到了bert4keras中。
UniLM的核心是通过特殊的Attention Mask来赋予模型具有Seq2Seq的能力。假如输入是“你想吃啥”,目标句子是“白切鸡”,那UNILM将这两个句子拼成一个:[CLS] 你 想 吃 啥 [SEP] 白 切 鸡 [SEP],然后接如图的Attention Mask:
无监督分词和句法分析!原来BERT还可以这样用
By 苏剑林 | 2020-06-10 | 86467位读者 | 引用BERT的一般用法就是加载其预训练权重,再接一小部分新层,然后在下游任务上进行finetune,换句话说一般的用法都是有监督训练的。基于这个流程,我们可以做中文的分词、NER甚至句法分析,这些想必大家就算没做过也会有所听闻。但如果说直接从预训练的BERT(不finetune)就可以对句子进行分词,甚至析出其句法结构出来,那应该会让人感觉到意外和有趣了。
本文介绍ACL 2020的论文《Perturbed Masking: Parameter-free Probing for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BERT》,里边提供了直接利用Masked Language Model(MLM)来分析和解释BERT的思路,而利用这种思路,我们可以无监督地做到分词甚至句法分析。
BERT-of-Theseus:基于模块替换的模型压缩方法
By 苏剑林 | 2020-07-17 | 94424位读者 | 引用最近了解到一种称为“BERT-of-Theseus”的BERT模型压缩方法,来自论文《BERT-of-Theseus: Compressing BERT by Progressive Module Replacing》。这是一种以“可替换性”为出发点所构建的模型压缩方案,相比常规的剪枝、蒸馏等手段,它整个流程显得更为优雅、简洁。本文将对该方法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给出一个基于bert4keras的实现,并验证它的有效性。
模型压缩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模型压缩。不过由于笔者并非专门做模型压缩的,也没有经过特别系统的调研,所以该介绍可能显得不专业,请读者理解。
学会提问的BERT:端到端地从篇章中构建问答对
By 苏剑林 | 2020-07-25 | 117888位读者 | 引用机器阅读理解任务,相比不少读者都有所了解了,简单来说就是从给定篇章中寻找给定问题的答案,即“篇章 + 问题 → 答案”这样的流程,笔者之前也写过一些关于阅读理解的文章,比如《基于CNN的阅读理解式问答模型:DGCNN》等。至于问答对构建,则相当于是阅读理解的反任务,即“篇章 → 答案 + 问题”的流程,学术上一般直接叫“问题生成(Question Generation)”,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可以通过比较规则的随机选择,所以很多文章都只关心“篇章 + 答案 → 问题”这一步。
本文将带来一次全端到端的“篇章 → 答案 + 问题”实践,包括模型介绍以及基于bert4keras的实现代码,欢迎读者尝试。
提速不掉点:基于词颗粒度的中文WoBERT
By 苏剑林 | 2020-09-18 | 113497位读者 | 引用当前,大部分中文预训练模型都是以字为基本单位的,也就是说中文语句会被拆分为一个个字。中文也有一些多颗粒度的语言模型,比如创新工场的ZEN和字节跳动的AMBERT,但这类模型的基本单位还是字,只不过想办法融合了词信息。目前以词为单位的中文预训练模型很少,据笔者所了解到就只有腾讯UER开源了一个以词为颗粒度的BERT模型,但实测效果并不好。
那么,纯粹以词为单位的中文预训练模型效果究竟如何呢?有没有它的存在价值呢?最近,我们预训练并开源了以词为单位的中文BERT模型,称之为WoBERT(Word-based BERT,我的BERT!),实验显示基于词的WoBERT在不少任务上有它独特的优势,比如速度明显的提升,同时效果基本不降甚至也有提升。在此对我们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必须要GPT3吗?不,BERT的MLM模型也能小样本学习
By 苏剑林 | 2020-09-27 | 154620位读者 | 引用大家都知道现在GPT3风头正盛,然而,到处都是GPT3、GPT3地推,读者是否记得GPT3论文的名字呢?事实上,GPT3的论文叫做《Language Models are Few-Shot Learners》,标题里边已经没有G、P、T几个单词了,只不过它跟开始的GPT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还是以GPT称呼它。顾名思义,GPT3主打的是Few-Shot Learning,也就是小样本学习。此外,GPT3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大,最大的版本多达1750亿参数,是BERT Base的一千多倍。
正因如此,前些天Arxiv上的一篇论文《It's Not Just Size That Matters: Small Language Models Are Also Few-Shot Learners》便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意译过来就是“谁说一定要大的?小模型也可以做小样本学习”。显然,这标题对标的就是GPT3,于是笔者饶有兴趣地点进去看看是谁这么有勇气挑战GPT3,又是怎样的小模型能挑战GPT3?经过阅读,原来作者提出通过适当的构造,用BERT的MLM模型也可以做小样本学习,看完之后颇有一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的恍然大悟感~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用ALBERT和ELECTRA之前,请确认你真的了解它们
By 苏剑林 | 2020-10-29 | 72219位读者 | 引用在预训练语言模型中,ALBERT和ELECTRA算是继BERT之后的两个“后起之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对BERT进行了改进,最终提升了效果(至少在不少公开评测数据集上是这样),因此也赢得了一定的口碑。但在平时的交流学习中,笔者发现不少朋友对这两个模型存在一些误解,以至于在使用过程中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在此,笔者试图对这两个模型的一些关键之处做下总结,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在使用这两个模型的时候少走一些弯路。
(注:本文中的“BERT”一词既指开始发布的BERT模型,也指后来的改进版RoBERTa,我们可以将BERT理解为没充分训练的RoBERTa,将RoBERTa理解为更充分训练的BERT。本文主要指的是它跟ALBERT和ELECTRA的对比,因此不区分BERT和RoBERTa。)
BERT可以上几年级了?Seq2Seq“硬刚”小学数学应用题
By 苏剑林 | 2020-10-19 | 69826位读者 | 引用“盈亏问题”、“年龄问题”、“植树问题”、“牛吃草问题”、“利润问题”...,小学阶段你是否曾被各种花样的数学应用题折磨过呢?没关系,现在机器学习模型也可以帮助我们去解答应用题了,来看看它可以上几年级了?
本文将给出一个求解小学数学应用题(Math Word Problem)的baseline,基于ape210k数据集训练,直接用Seq2Seq模型生成可执行的数学表达式,最终Large版本的模型能达到75%的准确率,明显高于ape210k论文所报告的结果。所谓“硬刚”,指的是没有对表达式做特别的转换,也没有通过模板处理,就直接生成跟人类做法相近的可读表达式。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