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秩近似之路(二):SVD
By 苏剑林 | 2024-10-01 | 16899位读者 | 引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伪逆”,它关系到给定矩阵$\boldsymbol{M}$和$\boldsymbol{A}$(或$\boldsymbol{B}$)时优化目标$\Vert \boldsymbol{A}\boldsymbol{B} - \boldsymbol{M}\Vert_F^2$的最优解。这篇文章我们来关注$\boldsymbol{A},\boldsymbol{B}$都不给出时的最优解,即
\begin{equation}\mathop{\text{argmin}}_{\boldsymbol{A},\boldsymbol{B}}\Vert \boldsymbol{A}\boldsymbol{B} - \boldsymbol{M}\Vert_F^2\label{eq:loss-ab}\end{equation}
其中$\boldsymbol{A}\in\mathbb{R}^{n\times r}, \boldsymbol{B}\in\mathbb{R}^{r\times m}, \boldsymbol{M}\in\mathbb{R}^{n\times m},r < \min(n,m)$。说白了,这就是要寻找矩阵$\boldsymbol{M}$的“最优$r$秩近似(秩不超过$r$的最优近似)”。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请出大名鼎鼎的“SVD(奇异值分解)”了。虽然本系列把伪逆作为开篇,但它的“名声”远不如SVD,听过甚至用过SVD但没听说过伪逆的应该大有人在,包括笔者也是先了解SVD后才看到伪逆。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着矩阵的最优低秩近似来展开介绍SVD。
结论初探
对于任意矩阵$\boldsymbol{M}\in\mathbb{R}^{n\times m}$,都可以找到如下形式的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begin{equation}\boldsymbol{M} = \boldsymbol{U}\boldsymbol{\Sigma} \boldsymbol{V}^{\top}\end{equation}
“闭门造车”之多模态思路浅谈(三):位置编码
By 苏剑林 | 2024-09-06 | 41574位读者 | 引用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多模态LLM相比纯文本LLM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为标准的方法论。这里的方法论,不仅包括之前讨论的生成和训练策略,还包括一些基础架构的设计,比如本文要谈的“多模态位置编码”。
对于这个主题,我们之前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17、多模态位置编码的简单思考》就已经讨论过一遍,并且提出了一个方案(RoPE-Tie)。然而,当时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仅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细节考虑不周全、认识不够到位等问题,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回看,当时所提的方案与完美答案还有明显的距离。
因此,本文我们将自上而下地再次梳理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一个自认为更加理想的结果。
多模位置
多模态模型居然连位置编码都没有形成共识,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读者意外,但事实上确实如此。对于文本LLM,目前主流的位置编码是RoPE(RoPE就不展开介绍了,假设读者已经熟知),更准确来说是RoPE-1D,因为原始设计只适用于1D序列。后来我们推导了RoPE-2D,这可以用于图像等2D序列,按照RoPE-2D的思路我们可以平行地推广到RoPE-3D,用于视频等3D序列。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