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R技术浅探:4. 文字定位
By 苏剑林 | 2016-06-24 | 40285位读者 | 引用经过第一部分,我们已经较好地提取了图像的文本特征,下面进行文字定位. 主要过程分两步:1、邻近搜索,目的是圈出单行文字;2、文本切割,目的是将单行文本切割为单字.
邻近搜索
我们可以对提取的特征图进行连通区域搜索,得到的每个连通区域视为一个汉字. 这对于大多数汉字来说是适用,但是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汉字却不适用,比如“小”、“旦”、“八”、“元”这些字,由于不具有连通性,所以就被分拆开了,如图13.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邻近搜索算法,来整合可能成字的区域,得到单行的文本区域.
邻近搜索的目的是进行膨胀,以把可能成字的区域“粘合”起来. 如果不进行搜索就膨胀,那么膨胀是各个方向同时进行的,这样有可能把上下行都粘合起来了. 因此,我们只允许区域向单一的一个方向膨胀. 我们正是要通过搜索邻近区域来确定膨胀方向(上、下、左、右):
邻近搜索* 从一个连通区域出发,可以找到该连通区域的水平外切矩形,将连通区域扩展到整个矩形. 当该区域与最邻近区域的距离小于一定范围时,考虑这个矩形的膨胀,膨胀的方向是最邻近区域的所在方向.
既然涉及到了邻近,那么就需要有距离的概念. 下面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距离的定义.
距离
如上图,通过左上角坐标$(x,y)$和右下角坐标$(z,w)$就可以确定一个矩形区域,这里的坐标是以左上角为原点来算的. 这个区域的中心是$\left(\frac{x+w}{2},\frac{y+z}{2}\right)$. 对于图中的两个区域$S$和$S'$,可以计算它们的中心向量差
$$(x_c,y_c)=\left(\frac{x'+w'}{2}-\frac{x+w}{2},\frac{y'+z'}{2}-\frac{y+z}{2}\right)\tag{10}$$
如果直接使用$\sqrt{x_c^2+y_c^2}$作为距离是不合理的,因为这里的邻近应该是按边界来算,而不是中心点. 因此,需要减去区域的长度:
$$(x'_c,y'_c)=\left(x_c-\frac{w-x}{2}-\frac{w'-x'}{2},y_c-\frac{z-y}{2}-\frac{z'-y'}{2}\right)\tag{11}$$
距离定义为
$$d(S,S')=\sqrt{[\max(x'_c,0)]^2+[\max(y'_c,0)]^2}\tag{12}$$
至于方向,由$(x_c,y_c)$的幅角进行判断即可.
然而,按照前面的“邻近搜索*”方法,容易把上下两行文字粘合起来,因此,基于我们的横向排版假设,更好的方法是只允许横向膨胀:
邻近搜索 从一个连通区域出发,可以找到该连通区域的水平外切矩形,将连通区域扩展到整个矩形. 当该区域与最邻近区域的距离小于一定范围时,考虑这个矩形的膨胀,膨胀的方向是最邻近区域的所在方向,当且仅当所在方向是水平的,才执行膨胀操作.
结果
有了距离之后,我们就可以计算每两个连通区域之间的距离,然后找出最邻近的区域. 我们将每个区域向它最邻近的区域所在的方向扩大4分之一,这样邻近的区域就有可能融合为一个新的区域,从而把碎片整合.
实验表明,邻近搜索的思路能够有效地整合文字碎片,结果如图15.
OCR技术浅探:5. 文本切割
By 苏剑林 | 2016-06-24 | 45875位读者 | 引用OCR技术浅探:9. 代码共享(完)
By 苏剑林 | 2016-06-26 | 68270位读者 | 引用OCR技术浅探:8. 综合评估
By 苏剑林 | 2016-06-26 | 29113位读者 | 引用数据验证
尽管在测试环境下模型工作良好,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本节中,我们通过自己的模型,与京东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
衡量OCR系统的好坏有两部分内容:(1)是否成功地圈出了文字;(2)对于圈出来的文字,有没有成功识别. 我们采用评分的方法,对每一张图片的识别效果进行评分. 评分规则如下:
如果圈出的文字区域能够跟京东提供的检测样本的box文件中匹配,那么加1分,如果正确识别出文字来,另外加1分,最后每张图片的分数是前面总分除以文字总数.
按照这个规则,每张图片的评分最多是2分,最少是0分. 如果评分超过1,说明识别效果比较好了. 经过京东的测试数据比较,我们的模型平均评分大约是0.84,效果差强人意。
【理解黎曼几何】1. 一条几何之路
By 苏剑林 | 2016-10-14 | 81082位读者 | 引用一个月没更新了,这个月花了不少时间在黎曼几何的理解方面,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记得当初孟岩写的《理解矩阵》,和笔者所写的《新理解矩阵》,读者反响都挺不错的,这次沿用了这个名称,称之为《理解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是研究内蕴几何的几何分支。通俗来讲,就是我们可能生活在弯曲的空间中,比如一只生活在二维球面的蚂蚁,作为生活在弯曲空间中的个体,我们并没有足够多的智慧去把我们的弯曲嵌入到更高维的空间中去研究,就好比蚂蚁只懂得在球面上爬,不能从“三维空间的曲面”这一观点来认识球面,因为球面就是它们的世界。因此,我们就有了内蕴几何,它告诉我们,即便是身处弯曲空间中,我们依旧能够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我们依旧能够算微分、积分,甚至我们能够发现我们的空间是弯曲的!也就是说,身处球面的蚂蚁,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它们就能发现曲面是弯曲的——跟哥伦布环球航行那样——它们朝着一个方向走,最终却回到了起点,这就可以断定它们自身所处的空间必然是弯曲的——这个发现不需要用到三维空间的知识。
【理解黎曼几何】7. 高斯-博内公式
By 苏剑林 | 2016-10-21 | 38523位读者 | 引用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导出黎曼曲率的途径,还能够让我们一瞥高斯-博内公式( Gauss–Bonnet formula)的风采,真正体验一番研究内蕴几何的味道。
高斯-博内公式是大范围微分几何学的一个经典的公式,它建立了空间的局部性质和整体性质之间的联系。而我们从一条几何的路径出发,结合一些矩阵变换和数学分析的内容,逐步导出了测地线、协变导数、曲率张量,现在可以还可以得到经典的高斯-博内公式,可见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得足够远了。虽然过程不尽善尽美,然而并没有脱离这个系列的核心:几何直观。本文的目的,正是分享黎曼几何的一种直观思路,既然是思路,以思想交流为主,不以严格证明为目的。因此,对于大家来说,这个系列权当黎曼几何的补充材料吧。
形式改写
首先,我们可以将式$(48)$重写为更有几何意义的形式。从
【外微分浅谈】7. 有力的计算
By 苏剑林 | 2016-11-11 | 27356位读者 | 引用这里我们将展示上面一节的方法对于计算黎曼曲率张量的计算是多少的有力!我们再次列出我们得到的所有公式。首先是概念式的
$$\begin{aligned}&\omega^{\mu}=h_{\alpha}^{\mu}dx^{\alpha}\\
&d\boldsymbol{r}=\hat{\boldsymbol{e}}_{\mu} \omega^{\mu}\\
&ds^2 = \eta_{\mu\nu} \omega^{\mu}\omega^{\nu}\\
&\langle \hat{\boldsymbol{e}}_{\mu}, \hat{\boldsymbol{e}}_{\nu}\rangle = \eta_{\mu\nu}\end{aligned} \tag{65} $$
然后是
$$\begin{aligned}&d\eta_{\mu\nu}=\omega_{\nu\mu}+\omega_{\mu\nu}=\eta_{\nu\alpha}\omega_{\mu}^{\alpha}+\eta_{\mu \alpha}\omega_{\nu}^{\alpha}\\
&d\omega^{\mu}+\omega_{\nu}^{\mu}\land \omega^{\nu}=0\end{aligned} \tag{66} $$
这两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omega_{\nu}^{\mu}$;接着就是
$$\mathscr{R}_{\nu}^{\mu} = d\omega_{\nu}^{\mu}+\omega_{\alpha}^{\mu} \land \omega_{\nu}^{\alpha} \tag{67} $$
最后你要正交标架下的$\hat{R}^{\mu}_{\nu\beta\gamma}$,就要写出:
$$\mathscr{R}_{\nu}^{\mu}=\sum_{\beta < \gamma} \hat{R}^{\mu}_{\nu\beta\gamma}\omega^{\beta}\land \omega^{\gamma} \tag{68} $$
如果你要原始标架下的$R^{\mu}_{\nu\beta\gamma}$,就要写出
$$(h^{-1})_{\mu'}^{\mu}\mathscr{R}^{\mu'}_{\nu'}h_{\nu}^{\nu'} = \sum_{\beta < \gamma} R^{\mu}_{\nu\beta\gamma}dx^{\beta}\land dx^{\gamma} \tag{69} $$
然后依次读出$R^{\mu}_{\nu\beta\gamma}$,就像制表一样。
【备忘】Python中断多重循环的几种思路
By 苏剑林 | 2016-12-19 | 61979位读者 | 引用跳出单循环
不管是什么编程语言,都有可能会有跳出循环的需求,比如枚举时,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数就终止。跳出单循环是很简单的,比如
for i in range(10):
if i > 5:
print i
break
然而,我们有时候会需要跳出多重循环,而break只能够跳出一层循环,比如
for i in range(10):
for j in range(10):
if i+j > 5:
print i,j
break
这样的代码并非说找到一组i+j > 5就停止,而是连续找到10组,因为break只跳出了for j in range(10)这一重循环。那么,怎么才能跳出多重呢?在此记录备忘一下。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