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语言模型有没有“无法预测的词”?
By 苏剑林 | 2022-04-20 | 20315位读者 | 引用众所周知,分类模型通常都是先得到编码向量,然后接一个Dense层预测每个类别的概率,而预测时则是输出概率最大的类别。但大家是否想过这样一种可能:训练好的分类模型可能存在“无法预测的类别”,即不管输入是什么,都不可能预测出某个类别$k$,类别$k$永远不可能成为概率最大的那个。
当然,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类别数远远超过编码向量维度的场景,常规的分类问题很少这么极端的。然而,我们知道语言模型本质上也是一个分类模型,它的类别数也就是词表的总大小,往往是远超过向量维度的,那么我们的语言模型是否有“无法预测的词”?(只考虑Greedy解码)
是否存在
ACL2022的论文《Low-Rank Softmax Can Have Unargmaxable Classes in Theory but Rarely in Practice》首先探究了这个问题,正如其标题所言,答案是“理论上存在但实际出现概率很小”。
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一):DDPM = 拆楼 + 建楼
By 苏剑林 | 2022-06-13 | 385402位读者 | 引用说到生成模型,VAE、GAN可谓是“如雷贯耳”,本站也有过多次分享。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选择,如flow模型、VQ-VAE等,也颇有人气,尤其是VQ-VAE及其变体VQ-GAN,近期已经逐渐发展到“图像的Tokenizer”的地位,用来直接调用NLP的各种预训练方法。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本来更小众的选择——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s)——正在生成模型领域“异军突起”,当前最先进的两个文本生成图像——OpenAI的DALL·E 2和Google的Imagen,都是基于扩散模型来完成的。
从本文开始,我们开一个新坑,逐渐介绍一下近两年关于生成扩散模型的一些进展。据说生成扩散模型以数学复杂闻名,似乎比VAE、GAN要难理解得多,是否真的如此?扩散模型真的做不到一个“大白话”的理解?让我们拭目以待。
从重参数的角度看离散概率分布的构建
By 苏剑林 | 2022-05-25 | 15921位读者 | 引用一般来说,神经网络的输出都是无约束的,也就是值域为$\mathbb{R}$,而为了得到有约束的输出,通常是采用加激活函数的方式。例如,如果我们想要输出一个概率分布来代表每个类别的概率,那么通常在最后加上Softmax作为激活函数。那么一个紧接着的疑问就是:除了Softmax,还有什么别的操作能生成一个概率分布吗?
在《漫谈重参数:从正态分布到Gumbel Softmax》中,我们介绍了Softmax的重参数操作,本文将这个过程反过来,即先定义重参数操作,然后去反推对应的概率分布,从而得到一个理解概率分布构建的新视角。
问题定义
假设模型的输出向量为$\boldsymbol{\mu}=[\mu_1,\cdots,\mu_n]\in\mathbb{R}^n$,不失一般性,这里假设$\mu_i$两两不等。我们希望通过某个变换$\mathcal{T}$将$\boldsymbol{\mu}$转换为$n$元概率分布$\boldsymbol{p}=[p_1,\cdots,p_n]$,并保持一定的性质。比如,最基本的要求是:
\begin{equation}{\color{red}1.}\,p_i\geq 0 \qquad {\color{red}2.}\,\sum_i p_i = 1 \qquad {\color{red}3.}\,p_i \geq p_j \Leftrightarrow \mu_i \geq \mu_j\end{equation}
如何训练你的准确率?
By 苏剑林 | 2022-06-01 | 26232位读者 | 引用最近Arxiv上的一篇论文《EXACT: How to Train Your Accuracy》引起了笔者的兴趣,顾名思义这是介绍如何直接以准确率为训练目标来训练模型的。正好笔者之前也对此有过一些分析,如《函数光滑化杂谈:不可导函数的可导逼近》、《再谈类别不平衡问题:调节权重与魔改Loss的对比联系》等, 所以带着之前的研究经验很快完成了论文的阅读,写下了这篇总结,并附上了最近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些新思考。
失实的例子
论文开头指出,我们平时用的分类损失函数是交叉熵或者像SVM中的Hinge Loss,这两个损失均不能很好地拟合最终的评价指标准确率。为了说明这一点,论文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设数据只有$\{(-0.25,-1),(0,-1),(0.25,,1)\}$三个点,$-1$和$1$分别代表负类和正类,待拟合模型是$f(x)=x-b$,$b$是参数,我们希望通过$\text{sign}(f(x))$来预测类别。如果用“sigmoid + 交叉熵”,那么损失函数就是$-\log \frac{1}{1+e^{-l \cdot f(x)}}$,$(x,l)$代表一对标签数据;如果用Hinge Loss,则是$\max(0, 1 - l\cdot f(x))$。
相对位置编码Transformer的一个理论缺陷与对策
By 苏剑林 | 2022-06-07 | 92115位读者 | 引用位置编码是Transformer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让研究人员绞尽脑汁的Transformer位置编码》中我们就总结了一些常见的位置编码设计。大体上,我们将Transformer的位置编码分为“绝对位置编码”和“相对位置编码”两类,其中“相对位置编码”在众多NLP/CV的实验表现相对来说更加好些。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相对位置编码几乎都是在Softmax之前的Attention矩阵上进行操作的,这种施加方式实际上都存在一个理论上的缺陷,使得Transformer无法成为“万能拟合器”。本文就来分析这个问题,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
简单探针
顾名思义,位置编码就是用来给模型补充上位置信息的。那么,如何判断一个模型有没有足够的识别位置的能力呢?笔者之前曾构思过一个简单的探针实验:
对于一个有识别位置能力的模型,应该有能力准确实现如下映射 \begin{equation}\begin{array}{lc} \text{输入:} & [0, 0, \cdots, 0, 0] \\ & \downarrow\\ \text{输出:} & [1, 2, \cdots, n-1, n] \end{array}\end{equation}
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三):DDPM = 贝叶斯 + 去噪
By 苏剑林 | 2022-07-19 | 132693位读者 | 引用到目前为止,笔者给出了生成扩散模型DDPM的两种推导,分别是《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一):DDPM = 拆楼 + 建楼》中的通俗类比方案和《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二):DDPM = 自回归式VAE》中的变分自编码器方案。两种方案可谓各有特点,前者更为直白易懂,但无法做更多的理论延伸和定量理解,后者理论分析上更加完备一些,但稍显形式化,启发性不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再分享DDPM的一种推导,它主要利用到了贝叶斯定理来简化计算,整个过程的“推敲”味道颇浓,很有启发性。不仅如此,它还跟我们后面将要介绍的DDIM模型有着紧密的联系。
Ladder Side-Tuning:预训练模型的“过墙梯”
By 苏剑林 | 2022-06-20 | 66760位读者 | 引用如果说大型的预训练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张良计”,那么对应的“过墙梯”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高效地微调这些大模型到特定任务上的各种技巧。除了直接微调全部参数外,还有像Adapter、P-Tuning等很多参数高效的微调技巧,它们能够通过只微调很少的参数来达到接近全量参数微调的效果。然而,这些技巧通常只是“参数高效”而并非“训练高效”,因为它们依旧需要在整个模型中反向传播来获得少部分可训练参数的梯度,说白了,就是可训练的参数确实是少了很多,但是训练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
最近的一篇论文《LST: Ladder Side-Tuning for Parameter and Memory Efficient Transfer Learning》则提出了一个新的名为“Ladder Side-Tuning(LST)”的训练技巧,它号称同时达到了参数高效和训练高效。是否真有这么理想的“过墙梯”?本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维度灾难”之Hubness现象浅析
By 苏剑林 | 2022-06-28 | 37374位读者 | 引用这几天读到论文《Exploring and Exploiting Hubness Priors for High-Quality GAN Latent Sampling》,了解到了一个新的名词“Hubness现象”,说的是高维空间中的一种聚集效应,本质上是“维度灾难”的体现之一。论文借助Hubness的概念得到了一个提升GAN模型生成质量的方案,看起来还蛮有意思。所以笔者就顺便去学习了一下Hubness现象的相关内容,记录在此,供大家参考。
坍缩的球
“维度灾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有在高维空间中与相应的二维、三维空间版本出入很大的结论,都可以称之为“维度灾难”,比如《n维空间下两个随机向量的夹角分布》中介绍的“高维空间中任何两个向量几乎都是垂直的”。其中,有不少维度灾难现象有着同一个源头——“高维空间单位球与其外切正方体的体积之比逐渐坍缩至0”,包括本文的主题“Hubness现象”亦是如此。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