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数的通解及其推广
By 苏剑林 | 2014-07-01 | 21294位读者 | 引用在之前的文章《几何的数与数的几何:超复数的浅探究》中,我们谈及过四元数。四元数源于把复数的$|(a+bi)(c+di)|=|a+bi|\times|c+di|$这一独特的性质进行高维推广。为什么偏爱这一性质?读者或许已经初步知道一些用到复数的这一性质的例子,有几何方面的,也有物理方面的,这一性质为处理模长相关问题带来了美妙的方便。本文介绍它在求三元二次齐次不定方程的整数通解中的应用,这一例子同样展示了复数这一性质的神奇,让我们不得不认同当初哈密顿为了将其推广到高维而不惜耗费十年光阴的努力。
勾股数问题
读者或许已经知道,勾股数,也就是满足
$$x^2+y^2=z^2$$
的所有自然数解,由下面公式给出
$$x=a^2-b^2,\quad y=2ab,\quad z=a^2+b^2$$
强大的整数数列网站OEIS
By 苏剑林 | 2014-07-17 | 37970位读者 | 引用OEIS?:http://oeis.org/
近段时间在研究解析数论,进一步感觉数论真是个奇妙的东西,通过它,似乎数学的各个方面——离散的和连续的,实数的和复数的,甚至物理的——都联系了起来。由此也不难体会到当初高斯(Gauss)会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后。”了。今天,由于在研究素数的个数的上下界问题时,需要思考组合数
$$C_{n}^{2n}=\binom{2n}{n}=\frac{(2n)!}{n!\ n!}$$
最多能被2的多少次方整除。直觉告诉我,次数应该是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的,但事实却不是,比如$C_{15}^{30}$能够被16整除,但是$C_{20}^{40}$却最多只能被4整除,有种毫无规律的感觉,于是到群里问问各大神。其中,wayne提出
这个可以写个小程序算出一些数据,再在oeis上搜搜
初试在Python中使用PARI/GP
By 苏剑林 | 2014-07-22 | 30373位读者 | 引用素数之美1:所有素数之积
By 苏剑林 | 2014-07-30 | 32764位读者 | 引用在之前的欧拉数学中,我们计算过所有素数的倒数之和,得出素数的倒数之和是发散的,从而这也是一个关于素数个数为无穷的证明。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尝试计算所有素数之积,通过一个简单的技巧,得到素数之积的一个上限(以后我们也会计算下限),从而也得到$\pi(n)$的一个上限公式。更重要的,该估计是初等地证明Bertrand假设(说的是n与2n之间定有一个素数)的重要基础之一。本文内容部分参考自《数学天书中的证明》和《解析和概率数论导引》。
素数之积
笔者已经说过,数论的神奇之处就是它总是出人意料地把数学的不同领域联系了起来。读者很快就可以看到,本文的证明和组合数学有重要联系(但仅仅是简单的联系)。关于素数之积,我们有以下结论:
不超过$n$的所有素数之积小于$4^{n-1}$。
Cantor-Bernstein 定理(给出双射!)
By 苏剑林 | 2014-09-19 | 48269位读者 | 引用实数集到无理数集的双射
By 苏剑林 | 2014-09-22 | 35972位读者 | 引用集合论的结果告诉我们,全体实数的集合$\mathbb{R}$跟全体无理数的集合$\mathbb{R} \backslash \mathbb{Q}$是等势的,那么,如何构造出它们俩之间的一个双射出来呢?这是一个颇考读者想象力的问题。当然,如果把答案给出来,又似乎显得没有那么神秘。下面给出笔者构造的一个例子,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种映射是怎么构造的。
为了构造这样的双射,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让全体有理数和部分无理数在它们自身内相互映射,剩下的无理数则恒等映射。构造这样的一个双射首先得找出一个函数,它的值只会是无理数。要找到这样的函数并不难,比如我们知道:
1、方程$x^4 + 1 = y^2$没有除$x=0,y=\pm 1$外的有理点,否则将与费马大定理$n=4$时的结果矛盾。
2、无理数的平方根依然是无理数。
根据这些信息,足以构造一个正实数$\mathbb{R}^+$到正无理数$\mathbb{R}^+ \backslash \mathbb{Q}^+$的双射,然后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得到$\mathbb{R}$到$\mathbb{R} \backslash \mathbb{Q}$的双射。
生成函数法与整数的分拆
By 苏剑林 | 2014-09-16 | 31012位读者 | 引用我们在高中甚至初中,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题目:
设$x,y,z$是非负整数,问$x+y+z=2014$有多少组不同的解?(不同顺序视为不同的解)
难度稍高点,可以改为
设$x,y,z$是非负整数,$0\leq x\leq y\leq z$,问$x+y+z=2014$有多少组不同的解?
这些问题都属于整数的分拆问题(广为流传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是一个整数分拆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思路可以求解这两道题,然而,个人认为这些方法中最引人入胜的(可能也是最有力的)首推“生成函数法”。
关于生成函数,本节就不多作介绍了,如果缺乏相关基础的朋友,请先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该方法。不少数论的、离散数学的、计算机科学的书籍中,都介绍了生成函数法(也叫母函数法)。本质上讲,母函数法能有诸多应用,是因为$x^a\times x^b=x^{a+b}$这一性质的成立。
集合上的一个等价关系决定了几何的一个划分,反之亦然,这直观上是不难理解的。但是,如果我要问一个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划分呢?以前感觉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没去细想,但前天抽象代数老师提到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题目,于是研究了一下,发现里面大有文章。这里把我的研究过程简单分享一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如何“从零到有”的过程。
以下假设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为$\{1,2,\dots,n\}$,记它的划分数为$B(n)$。
前期:暴力计算
$n=3$的情况不难列出:
$$\begin{aligned}&\{\{1,2,3\}\},\{\{1,2\},\{3\}\},\{\{1,3\},\{2\}\},\\
&\{\{2,3\},\{1\}\},\{\{1\},\{2\},\{3\}\}\end{aligned}$$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