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Oct

用狄拉克函数来构造非光滑函数的光滑近似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不光滑的函数,但我们的优化方法通常是基于梯度的,这意味着光滑的模型可能更利于优化(梯度是连续的),所以就有了寻找非光滑函数的光滑近似的需求。事实上,本博客已经多次讨论过相关主题,比如《寻求一个光滑的最大值函数》《函数光滑化杂谈:不可导函数的可导逼近》等,但以往的讨论在方法上并没有什么通用性。

不过,笔者从最近的一篇论文《SAU: Smooth activation function using convolution with approximate identities》学习到了一种比较通用的思路:用狄拉克函数来构造光滑近似。通用到什么程度呢?理论上有可数个间断点的函数都可以用它来构造光滑近似!个人感觉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点击阅读全文...

17 Jun

对比学习可以使用梯度累积吗?

在之前的文章《用时间换取效果:Keras梯度累积优化器》中,我们介绍过“梯度累积”,它是在有限显存下实现大batch_size效果的一种技巧。一般来说,梯度累积适用的是loss是独立同分布的场景,换言之每个样本单独计算loss,然后总loss是所有单个loss的平均或求和。然而,并不是所有任务都满足这个条件的,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对比学习,每个样本的loss还跟其他样本有关。

那么,在对比学习场景,我们还可以使用梯度累积来达到大batch_size的效果吗?本文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简介

一般情况下,对比学习的loss可以写为
\begin{equation}\mathcal{L}=-\sum_{i,j=1}^b t_{i,j}\log p_{i,j} = -\sum_{i,j=1}^b t_{i,j}\log \frac{e^{s_{i,j}}}{\sum\limits_j e^{s_{i,j}}}=-\sum_{i,j=1}^b t_{i,j}s_{i,j} + \sum_{i=1}^b \log\sum_{j=1}^b e^{s_{i,j}}\label{eq:loss}\end{equation}
这里的$b$是batch_size;$t_{i,j}$是事先给定的标签,满足$t_{i,j}=t_{j,i}$,它是一个one hot矩阵,每一列只有一个1,其余都为0;而$s_{i,j}$是样本$i$和样本$j$的相似度,满足$s_{i,j}=s_{j,i}$,一般情况下还有个温度参数,这里假设温度参数已经整合到$s_{i,j}$中,从而简化记号。模型参数存在于$s_{i,j}$中,假设为$\theta$。

点击阅读全文...

26 Jul

SimCLR在视觉无监督学习大放异彩以来,对比学习逐渐在CV乃至NLP中流行了起来,相关研究和工作越来越多。标准的对比学习的一个广为人知的缺点是需要比较大的batch_size(SimCLR在batch_size=4096时效果最佳),小batch_size的时候效果会明显降低,为此,后续工作的改进方向之一就是降低对大batch_size的依赖。那么,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标准的对比学习在小batch_size时效果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近日,一篇名为《Simpler, Faster, Stronger: Breaking The log-K Curse On Contrastive Learners With FlatNCE》对此问题作出了回答:因为浮点误差。看起来真的很让人难以置信,但论文的分析确实颇有道理,并且所提出的改进FlatNCE确实也工作得更好,让人不得不信服。

细微之处

接下来,笔者将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记号来介绍原论文的主要内容。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就不帮大家详细复习了,大体上来说,对于某个样本$x$,我们需要构建$K$个配对样本$y_1,y_2,\cdots,y_K$,其中$y_t$是正样本而其余都是负样本,然后分别给每个样本对$(x, y_i)$打分,分别记为$s_1,s_2,\cdots,s_K$,对比学习希望拉大正负样本对的得分差,通常直接用交叉熵作为损失:
\begin{equation}-\log \frac{e^{s_t}}{\sum\limits_i e^{s_i}} = \log \left(\sum_i e^{s_i}\right) - s_t = \log \left(1 + \sum_{i\neq t} e^{s_i - s_t}\right)\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17 Aug

浅谈Transformer的初始化、参数化与标准化

前几天在训练一个新的Transformer模型的时候,发现怎么训都不收敛了。经过一番debug,发现是在做Self Attention的时候$\boldsymbol{Q}\boldsymbol{K}^{\top}$之后忘记除以$\sqrt{d}$了,于是重新温习了一下为什么除以$\sqrt{d}$如此重要的原因。当然,Google的T5确实是没有除以$\sqrt{d}$的,但它依然能够正常收敛,那是因为它在初始化策略上做了些调整,所以这个事情还跟初始化有关。

藉着这个机会,本文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模型的初始化、参数化和标准化等内容,相关讨论将主要以Transformer为心中展开。

采样分布

初始化自然是随机采样的的,所以这里先介绍一下常用的采样分布。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从指定均值和方差的随机分布中进行采样来初始化。其中常用的随机分布有三个:正态分布(Normal)、均匀分布(Uniform)和截尾正态分布(Truncated Normal)。

点击阅读全文...

18 Oct

初始化方法中非方阵的维度平均策略思考

《从几何视角来理解模型参数的初始化策略》《浅谈Transformer的初始化、参数化与标准化》等文章,我们讨论过模型的初始化方法,大致的思路是:如果一个$n\times n$的方阵用均值为0、方差为$1/n$的独立同分布初始化,那么近似于一个正交矩阵,使得数据二阶矩(或方差)在传播过程中大致保持不变。

那如果是$m\times n$的非方阵呢?常见的思路(Xavier初始化)是综合考虑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所以使用均值为0、方差为$2/(m+n)$的独立同分布初始化。但这个平均更多是“拍脑袋”的,本文就来探究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平均方案。

基础回顾

Xavier初始化是考虑如下的全连接层(设输入节点数为$m$,输出节点数为$n$)
\begin{equation} y_j = b_j + \sum_i x_i w_{i,j}\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15 Nov

WGAN新方案:通过梯度归一化来实现L约束

当前,WGAN主流的实现方式包括参数裁剪(Weight Clipping)、谱归一化(Spectral Normalization)、梯度惩罚(Gradient Penalty),本来则来介绍一种新的实现方案:梯度归一化(Gradient Normalization),该方案出自两篇有意思的论文,分别是《Gradient Normalization fo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raN-GAN: Piecewise Gradient Normalization fo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从标题可以看到,这两篇论文应该是高度重合的,甚至应该是同一作者的。但事实上,这是两篇不同团队的、大致是同一时期的论文,一篇中了ICCV,一篇中了WACV,它们基于同样的假设推出了几乎一样的解决方案,内容重合度之高让我一直以为是同一篇论文。果然是巧合无处不在啊~

点击阅读全文...

6 Jan

CoSENT(一):比Sentence-BERT更有效的句向量方案

学习句向量的方案大致上可以分为无监督和有监督两大类,其中有监督句向量比较主流的方案是Facebook提出的“InferSent”,而后的“Sentence-BERT”进一步在BERT上肯定了它的有效性。然而,不管是InferSent还是Sentence-BERT,它们在理论上依然相当令人迷惑,因为它们虽然有效,但存在训练和预测不一致的问题,而如果直接优化预测目标cos值,效果往往特别差。

最近,笔者再次思考了这个问题,经过近一周的分析和实验,大致上确定了InferSent有效以及直接优化cos值无效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优化cos值的新方案CoSENTCosine Sentence)。实验显示,CoSENT在收敛速度和最终效果上普遍都比InferSent和Sentence-BERT要好。

朴素思路

本文的场景是利用文本匹配的标注数据来构建句向量模型,其中所利用到的标注数据是常见的句子对样本,即每条样本是“(句子1, 句子2, 标签)”的格式,它们又大致上可以分类“是非类型”、“NLI类型”、“打分类型”三种,参考《用开源的人工标注数据来增强RoFormer-Sim》中的“分门别类”一节。

失效的Cos

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先只考虑“是非类型”的数据,即“(句子1, 句子2, 是否相似)”的样本。假设两个句子经过编码模型后分别得到向量$u,v$,由于检索阶段计算的是余弦相似度$\cos(u,v)=\frac{\langle u,v\rangle}{\Vert u\Vert \Vert v\Vert}$,所以比较自然的想法是设计基于$\cos(u,v)$的损失函数,比如
\begin{align}t\cdot (1 - \cos(u, v)) + (1 - t) \cdot (1 + \cos(u,v))\label{eq:cos-1}\\
t\cdot (1 - \cos(u, v))^2 + (1 - t) \cdot \cos^2(u,v)\label{eq:cos-2}
\end{align}

点击阅读全文...

25 Feb

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

高效Transformer,泛指所有概率Transformer效率的工作,笔者算是关注得比较早了,最早的博客可以追溯到2019年的《为节约而生:从标准Attention到稀疏Attention》,当时做这块的工作很少。后来,这类工作逐渐多了,笔者也跟进了一些,比如线性AttentionPerformerNyströmformer,甚至自己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之前的“Transformer升级之路”。再后来,相关工作越来越多,但大多都很无趣,所以笔者就没怎么关注了。

本文模型脉络图

本文模型脉络图

大抵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最近终于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工作——来自Google的《Transformer Quality in Linear Time》,经过细读之后,笔者认为论文里边真算得上是“惊喜满满”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