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之多模态思路浅谈(三):位置编码
By 苏剑林 | 2024-09-06 | 33013位读者 | 引用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多模态LLM相比纯文本LLM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甚至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为标准的方法论。这里的方法论,不仅包括之前讨论的生成和训练策略,还包括一些基础架构的设计,比如本文要谈的“多模态位置编码”。
对于这个主题,我们之前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17、多模态位置编码的简单思考》就已经讨论过一遍,并且提出了一个方案(RoPE-Tie)。然而,当时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仅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细节考虑不周全、认识不够到位等问题,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回看,当时所提的方案与完美答案还有明显的距离。
因此,本文我们将自上而下地再次梳理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一个自认为更加理想的结果。
多模位置
多模态模型居然连位置编码都没有形成共识,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读者意外,但事实上确实如此。对于文本LLM,目前主流的位置编码是RoPE(RoPE就不展开介绍了,假设读者已经熟知),更准确来说是RoPE-1D,因为原始设计只适用于1D序列。后来我们推导了RoPE-2D,这可以用于图像等2D序列,按照RoPE-2D的思路我们可以平行地推广到RoPE-3D,用于视频等3D序列。
低秩近似之路(四):ID
By 苏剑林 | 2024-10-30 | 6422位读者 | 引用这篇文章的主角是ID(Interpolative Decomposition),中文可以称之为“插值分解”,它同样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低秩分解,其中的一侧是该矩阵的若干列(当然如果你偏好于行,那么选择行也没什么问题),换句话说,ID试图从一个矩阵中找出若干关键列作为“骨架”(通常也称作“草图”)来逼近原始矩阵。
可能很多读者都未曾听说过ID,即便维基百科也只有几句语焉不详的介绍(链接),但事实上,ID跟SVD一样早已内置在SciPy之中(参考scipy.linalg.interpolative),这侧面印证了ID的实用价值。
基本定义
前三篇文章我们分别介绍了伪逆、SVD、CR近似,它们都可以视为寻找特定结构的低秩近似:
\begin{equation}\mathop{\text{argmin}}_{\text{rank}(\tilde{\boldsymbol{M}})\leq r}\Vert \tilde{\boldsymbol{M}} - \boldsymbol{M}\Vert_F^2\end{equation}
经典电视剧:《仙剑奇侠传3》专辑
By 苏剑林 | 2009-08-05 | 23776位读者 | 引用科学家计划研制造云船对抗全球变暖(图)
By 苏剑林 | 2009-08-12 | 23576位读者 | 引用今天升级了Blog(欢迎大家来“顶”!)
By 苏剑林 | 2009-07-27 | 62583位读者 | 引用世界各国能否联手应对气候变化?
By 苏剑林 | 2009-08-18 | 24414位读者 | 引用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
By 苏剑林 | 2009-08-28 | 39876位读者 | 引用为何正17边形能够用尺规作出来?要如何作?先别急,请看下面的解释:
一个正质数多边形可以用标尺作图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该多边形的边数必定是一个费马质数。换句话说,只有正三边形、正五边形、正十七边形、正257边形和正63357边形可以用尺规作出来,其它的正质数多边形就不可以了。(除非我们再发现另一个费马质数。)
正17边形的尺规作法是高斯在1796年得出的,他也因此决心要成为数学家。关于费马质数,是指形如$2^{2^n}+1$的质数,一开始费马认为对于所有的n,这种形式的数都是质数。可是这似乎是上天的玩笑,目前只发现了当n=0,1,2,3,4的时候$2^{2^n}+1$是质数,其余都是合数。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