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几乎所有的交易网站(亚马逊、淘宝等)都提供了“用户评价”功能,旨在通过购买者来断定产品的好坏。表面看来,这样的做法给予了大众公正、公开的感觉,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年的《环球科学》第八期有一篇文章名为《用户评价靠谱吗》,其中谈到了单靠“用户评价”来评论一件产品的好坏具有不公正性。现在一场审判开始了,原告是“用户评价”,被告是《环球科学》的文章,而法官是数学。

淘宝的用户评价-截图

淘宝的用户评价-截图

审判开始了......“用户评价”坚持自己所显示的是符合实际的,《环球科学》则认为其有不合适之处。审判结果如何?

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况:

一、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用1、2、3表示,3表示最优。

二、读者可以分为购买者和非购买者,并且假设两者各占一半。就目前的大多数网站来说,只有购买者具有评价权限。

三、购买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各占50%):
1) 了解书本(“了解”是指购买前对书中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而非通过网站了解书本目录)而购买,这样的情况下读者多数是喜欢这本书,假设这批读者评分3分。

2) 不了解书本而购买,这样的情况下读者有可能很喜欢,有可能感觉一般,有可能感觉不好,三种可能概率一样。

四、非购买者因为在网站没有评价权限,不再细分。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假设有12个人评价一本书,他们分别评价了1、2、3分(人数均等),那么这本书的平均分值应该是2分。这是通过实际考察得来的结果,而非“用户评价”。

如果这12人之中,只有6人购买了这本书,对于3人是购买者1的情况,他们的评分是3×3=9分;对于另外的3人是购买者2的情况,这部分购买者的评分是1×1+1×2+1×3=6分。总分是15分,那么平均分就是15÷6=2.5分,高于实际的2分。

上面的讨论只是假设了一种很简单的情况,但是并不失代表性。首先购买者与非购买者各占一半读者显然不大可能,对于一般的书籍来说,很有可能购买者少于非购买者,这个假设已经很保守了(换言之,对“用户评价”胜诉有利)。再者,考虑实际中的情况,如果网友们有网上购物(特别是购书)的经历,那么就会明白,其实“用户评价”发生在收到货以后,如果货物没有什么损坏,就会随便给商家一个好评(因为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件随便的事情),而不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考察”才评价。这样,假想中的购买者的两种情况同样是比较保守的(又给“用户评价”胜诉添了力),实际上购买者的评分都会偏高的,并且有些网站设置了购买者不评价的话将会默认好评。

然而,纵使我们给“用户评价”添加了不少“有利证据”,最终的结果依然是:“用户评价”败诉。尽管2.5分比2分大不了多少,但是将其放大并考虑实际中的情况后后,我们会发现,最终的结果将会是偏离不少。因此,一句老生常谈或许仍是消费者的最佳建议:购物时要小心!

转载到请包括本文地址:https://spaces.ac.cn/archives/894

更详细的转载事宜请参考:《科学空间FAQ》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继续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分享/打赏本文。打赏并非要从中获得收益,而是希望知道科学空间获得了多少读者的真心关注。当然,如果你无视它,也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如果您需要引用本文,请参考:

苏剑林. (Aug. 26, 2010). 《“用户评价”靠谱吗? 》[B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spaces.ac.cn/archives/894

@online{kexuefm-894,
        title={“用户评价”靠谱吗?},
        author={苏剑林},
        year={2010},
        month={Aug},
        url={\url{https://spaces.ac.cn/archives/8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