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升级之路:13、逆用Leaky ReRoPE
By 苏剑林 | 2023-08-14 | 25871位读者 | 引用上周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12、无限外推的ReRoPE?》中,笔者提出了ReRoPE和Leaky ReRoPE,诸多实验结果表明,它们能够在几乎不损失训练效果的情况下免微调地扩展LLM的Context长度,并且实现了“longer context, lower loss”的理想特性,此外跟NTK-aware Scaled RoPE不同的是,其中ReRoPE似乎还有表现出了无限的Context处理能力。
总之,ReRoPE看起来相当让人满意,但美中不足的是会增加推理成本,具体表现为第一步推理需要算两次Attention,以及后续每步推理需要重新计算位置编码。本文试图通过在训练中逆用Leaky ReRoPE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回顾
让我们不厌其烦地重温一下:RoPE形式上是一种绝对位置编码,但实际达到的效果是相对位置编码,对应的相对位置矩阵是:
(0102103210⋱3210⋱⋱3210⋱⋱⋱⋱⋱⋱⋱L−2⋱⋱⋱⋱⋱⋱⋱L−1L−2⋱⋱⋱3210)
Transformer升级之路:12、无限外推的ReRoPE?
By 苏剑林 | 2023-08-07 | 88599位读者 | 引用自从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11、将β进制位置进行到底》中引入混合进制的思路进一步推广了NTK-aware Scaled RoPE后,笔者感觉类似思路的效果已经达到了上限,想要更大幅度的提升就必须另辟蹊径了。这时候笔者想起了此前构思过的一个思路,该思路由于复杂度较高所以被搁置下了,既然现在已经遇到了瓶颈,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于是便将它重拾起来。
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该方法增加了一些推理复杂度,但它的实验效果却惊人地好——甚至隐约有无限的长度外推能力!因此,笔者迫不及待地撰写了本文来分享该方法。由于形式上跟ReLU激活函数的相似性,所以笔者将该方法命名为“ReRoPE (Rectified Rotary Position Embeddings)”。
重温
我们知道,RoPE形式上是一种绝对位置编码,但实际上给Attention带来的是相对位置信息,即如下的Toeplitz矩阵:
Transformer升级之路:11、将β进制位置进行到底
By 苏剑林 | 2023-07-31 | 67931位读者 | 引用在文章《Transformer升级之路:10、RoPE是一种β进制编码》中,我们给出了RoPE的β进制诠释,并基于进制转化的思路推导了能够在不微调的情况下就可以扩展Context长度的NTK-aware Scaled RoPE。不得不说,通过类比β进制的方式来理解位置编码,确实是一个非常美妙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以至于笔者每次深入思考和回味之时,似乎总能从中得到新的领悟和收获。
本文将重新回顾RoPE的β进制诠释,并尝试将已有的NTK-aware Scaled RoPE一般化,以期望找到一种更优的策略来不微调地扩展LLM的Context长度。
进制类比
我们知道,RoPE的参数化沿用了Sinusoidal位置编码的形式。而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整数n的Sinusoidal位置编码,与它的β进制编码,有很多相通之处。
Transformer升级之路:10、RoPE是一种β进制编码
By 苏剑林 | 2023-07-06 | 167122位读者 | 引用对关心如何扩展LLM的Context长度的读者来说,上周无疑是激动人心的一周,开源社区接连不断地出现令人振奋的成果。首先,网友@kaiokendev在他的项目SuperHOT中实验了“位置线性内插”的方案,显示通过非常少的长文本微调,就可以让已有的LLM处理Long Context。几乎同时,Meta也提出了同样的思路,带着丰富的实验结果发表在论文《Extending Context Window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via Positional Interpolation》上。惊喜还远不止此,随后网友@bloc97提出了NTK-aware Scaled RoPE,实现了不用微调就可以扩展Context长度的效果!
以上种种进展,尤其是NTK-aware Scaled RoPE,迫使笔者去重新思考RoPE的含义。经过分析,笔者发现RoPE的构造可以视为一种β进制编码,在这个视角之下,开源社区的这些进展可以理解为对进制编码编码的不同扩增方式。
Bias项的神奇作用:RoPE + Bias = 更好的长度外推性
By 苏剑林 | 2023-04-03 | 51230位读者 | 引用万万没想到,Bias项能跟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性联系在一起!
长度外推性是我们希望Transformer具有的一个理想性质,笔者曾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7、长度外推性与局部注意力》、《Transformer升级之路:8、长度外推性与位置鲁棒性》系统地介绍过这一问题。至于Bias项(偏置项),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当模型足够大时,Bias项不会有什么特别的作用,所以很多模型选择去掉Bias项,其中代表是Google的T5和PaLM,我们后面做的RoFormerV2和GAU-α也沿用了这个做法。
那么,这两个看上去“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究竟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Bias项真的可以增强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性?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Transformer升级之路:8、长度外推性与位置鲁棒性
By 苏剑林 | 2023-01-31 | 56244位读者 | 引用上一篇文章《Transformer升级之路:7、长度外推性与局部注意力》我们讨论了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性,得出的结论是长度外推性是一个训练和预测的不一致问题,而解决这个不一致的主要思路是将注意力局部化,很多外推性好的改进某种意义上都是局部注意力的变体。诚然,目前语言模型的诸多指标看来局部注意力的思路确实能解决长度外推问题,但这种“强行截断”的做法也许会不符合某些读者的审美,因为人工雕琢痕迹太强,缺乏了自然感,同时也让人质疑它们在非语言模型任务上的有效性。
本文我们从模型对位置编码的鲁棒性角度来重新审视长度外推性这个问题,此思路可以在基本不对注意力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改进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效果,并且还适用多种位置编码,总体来说方法更为优雅自然,而且还适用于非语言模型任务。
Transformer升级之路:7、长度外推性与局部注意力
By 苏剑林 | 2023-01-12 | 111890位读者 | 引用对于Transformer模型来说,其长度的外推性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良好性质,它是指我们在短序列上训练的模型,能否不用微调地用到长序列上并依然保持不错的效果。之所以追求长度外推性,一方面是理论的完备性,觉得这是一个理想模型应当具备的性质,另一方面也是训练的实用性,允许我们以较低成本(在较短序列上)训练出一个长序列可用的模型。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加强Transformer长度外推性的关键思路,并由此给出一个“超强基线”方案,然后我们带着这个“超强基线”来分析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
思维误区
第一篇明确研究Transformer长度外推性的工作应该是ALIBI,出自2021年中期,距今也不算太久。为什么这么晚(相比Transformer首次发表的2017年)才有人专门做这个课题呢?估计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都想当然地认为Transformer的长度外推性是位置编码的问题,找到更好的位置编码就行了。
Transformer升级之路:6、旋转位置编码的完备性分析
By 苏剑林 | 2022-12-28 | 49393位读者 | 引用在去年的文章《Transformer升级之路:2、博采众长的旋转式位置编码》中,笔者提出了旋转位置编码(RoPE),当时的出发点只是觉得用绝对位置来实现相对位置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并没料到其实际效果还相当不错,并为大家所接受,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意外之喜。后来,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4、二维位置的旋转式位置编码》中,笔者讨论了二维形式的RoPE,并研究了用矩阵指数表示的RoPE的一般解。
既然有了一般解,那么自然就会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常用的RoPE,只是一个以二维旋转矩阵为基本单元的分块对角矩阵,如果换成一般解,理论上效果会不会更好呢?本文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指数通解
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4、二维位置的旋转式位置编码》中,我们将RoPE抽象地定义为任意满足下式的方阵
\begin{equation}\boldsymbol{\mathcal{R}}_m^{\top}\boldsymbol{\mathcal{R}}_n=\boldsymbol{\mathcal{R}}_{n-m}\label{eq:re}\end{equation}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