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我们发现了磁单极子
By 苏剑林 | 2009-10-02 | 26406位读者 | 引用电与磁具有很多相似性,那么,自然界允许只带有单一电荷的电子存在,那允不允许只有一个磁极的物体存在呢?也许会有的,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早在1931年利用数学公式预言了这种物质的存在,并且把它叫做“磁单极子”。而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足迹! 磁单极子是理论物理学弦理论中指一些仅带有北极或南极单一磁极的磁性物质,它们的磁感线分布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这种物质的存在性在科学界時有纷争,截至2008年尚未发现这种物体。可以说是21世纪物理学界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在2009年9月3日的《科学》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记录人类首次观测到磁单极子的论文。
【NASA每日一图】船底座星云的云气柱和喷流
By 苏剑林 | 2009-10-02 | 25265位读者 | 引用重新拥抱国家天文台!
By 苏剑林 | 2009-10-05 | 18673位读者 | 引用三天了,在这个长达8天的假期中,我居然有连续三天没有更新日志了!也许各位想我是外出旅行了,没有时间管理。其实恰恰相反,这几天我都马不停蹄地对着Spaces.Ac.Cn。因为,“科学空间”回到了天文台了。
不明白?不要紧,我详细说说。
之前由于喜爱geekg的风格,所以把网站程序换成了pjblog。不过pjblog是asp,而宇宙驿站的服务器是linux,只支持html和php,所以,没有办法,我只好换空间了。但是我们是非营利性网站,没有利益收入,当然也不希望有这方面的付出了。所以,辗转了多个免费空间,其中包括火山互联等等。这里首先得感谢“观星天文论坛”的Holdy Pan站长,他曾经无偿地把他的空间给我用(后来没有用了)。还有不得不说的是9790.com网站,他免费为大家提供了一块500M的免费空间,自我申请日起,我几乎一直用它,算起来有两个多月了,一直很稳定。现在的网络很少这样的免费空间商了。
美国3名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By 苏剑林 | 2009-10-05 | 18072位读者 | 引用2009年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开始了,从10月5日开始,诺贝尔奖的获选人将逐步揭开。今天17:0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奖者已经揭开,他们就是美国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Carol Greider)、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他们的主要成就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
【NASA每日一图】GigaGalaxy Zoom-礁湖星云
By 苏剑林 | 2009-10-06 | 21713位读者 | 引用中国香港“光纤之父”获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
By 苏剑林 | 2009-10-06 | 28449位读者 | 引用中国网10月6日电,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一名中国香港科学家高琨(Charles K. Kao)和两名美国科学家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科学家Charles K. Kao 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 而获奖,科学家因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获此殊荣。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博伊尔和史密斯(从左至右)
关于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
By 苏剑林 | 2009-10-07 | 35507位读者 | 引用在网上查了查关于华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共有10(11)人曾获奖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1986年诺贝尔获化学奖,时年50岁;
朱棣文:1948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49岁;
崔 琦:1939年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诺贝尔获物理学奖,时年59岁;
达 赖:1935年生于西藏,中国国籍,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年54岁;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获诺文学奖,时年52岁;
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年56岁;
高 锟:1933年生于上海,同时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和中国香港居民身份,2009年物理学奖,时年76岁。
希望看到更多中国人的身影,更希望看到有地地道道的Chinese的出现。诺贝尔奖,中国一定不会永远沉默!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