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Word2Vec】 2.训练好的模型
By 苏剑林 | 2017-04-03 | 426240位读者 | 引用由于后面几篇要讲解Word2Vec怎么用,因此笔者先训练好了一个Word2Vec模型。为了节约读者的时间,并且保证读者可以复现后面的结果,笔者决定把这个训练好的模型分享出来,用Gensim训练的。单纯的词向量并不大,但第一篇已经说了,我们要用到完整的Word2Vec模型,因此我将完整的模型分享出来了,包含四个文件,所以文件相对大一些。
提醒读者的是,如果你想获取完整的Word2Vec模型,又不想改源代码,那么Python的Gensim库应该是你唯一的选择,据我所知,其他版本的Word2Vec最后都是只提供词向量给我们,没有完整的模型。
对于做知识挖掘来说,显然用知识库语料(如百科语料)训练的Word2Vec效果会更好。但百科语料我还在爬取中,爬完了我再训练一个模型,到时再分享。
模型概况
这个模型的大概情况如下:
$$\begin{array}{c|c}
\hline
\text{训练语料} & \text{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多领域,属于中文平衡语料}\\
\hline
\text{语料数量} & \text{800万篇,总词数达到650亿}\\
\hline
\text{模型词数} & \text{共352196词,基本是中文词,包含常见英文词}\\
\hline
\text{模型结构} & \text{Skip-Gram + Huffman Softmax}\\
\hline
\text{向量维度} & \text{256维}\\
\hline
\text{分词工具} & \text{结巴分词,加入了有50万词条的词典,关闭了新词发现}\\
\hline
\text{训练工具} & \text{Gensim的Word2Vec,服务器训练了7天}\\
\hline
\text{其他情况} & \text{窗口大小为10,最小词频是64,迭代了10次}\\
\hline
\end{array}$$
从采样看优化:可导优化与不可导优化的统一视角
By 苏剑林 | 2020-06-23 | 54864位读者 | 引用不少读者都应该知道,损失函数与评测指标的不一致性是机器学习的典型现象之一,比如分类问题中损失函数用交叉熵,评测指标则是准确率或者F1,又比如文本生成中损失函数是teacher-forcing形式的交叉熵,评测指标则是BLEU、ROUGE等。理想情况下,当然是评测什么指标,我们就去优化这个指标,然而评测指标通常都是不可导的,而我们多数都是使用基于梯度的优化器,这就要求最小化的目标必须是可导的,这是不一致性的来源。
前些天在arxiv刷到了一篇名为《MLE-guided parameter search for task loss minimization in neural sequence modeling》的论文,顾名思义,它是研究如何直接优化文本生成的评测指标的。经过阅读,笔者发现这篇论文很有价值,事实上它提供了一种优化评测指标的新思路,适用范围并不局限于文本生成中。不仅如此,它甚至还包含了一种理解可导优化与不可导优化的统一视角。
采样视角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采样的视角来重新看待优化问题:设模型当前参数为$\theta$,优化目标为$l(\theta)$,我们希望决定下一步的更新量$\Delta\theta$,为此,我们先构建分布
\begin{equation}p(\Delta\theta|\theta)=\frac{e^{-[l(\theta + \Delta\theta) - l(\theta)]/\alpha}}{Z(\theta)},\quad Z(\theta) = \int e^{-[l(\theta + \Delta\theta) - l(\theta)]/\alpha} d(\Delta\theta)\end{equation}
这样的世界之最你见过没有?
By 苏剑林 | 2009-07-28 | 20220位读者 | 引用冥王星呀,你究竟是什么?
By 苏剑林 | 2009-07-30 | 24757位读者 | 引用科学空间:2009年12月重要天象
By 苏剑林 | 2009-12-05 | 22316位读者 | 引用问世间质心(重心)知多少
By 苏剑林 | 2010-07-26 | 44565位读者 | 引用太阳中心的压强和温度
By 苏剑林 | 2010-07-19 | 31399位读者 | 引用为了准备IOAA,同时也加深对天体物理的理解,所以就系统地学习一下天体物理学了。今天看到“太阳”这一章,并由此简单估算了一下太阳的中心压强和温度。
天体物理学给出了关于恒星结构的一些方程。假设存在一颗各项同性的球形恒星,则有
$\frac{dm(r)}{dr}=4\pi r^2 \rho(r)$————质量方程
其中m(r)是与恒星球心距离为r的一个球形区域内的总质量,$\rho(r)$是距离球心r处的物质的密度。我们也可以写成积分的形式
$$m(r)=\int_0^R 4\pi r^2 \rho(r)dr$$
其中R是恒星半径。这个方程的意思其实就是每一个壳层的质量叠加,所以就不详细推导了。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