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没有臭氧,我们都会死于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之下!这里翻译了一些关于臭氧的信息,来源于http://en.wikipedia.org/wiki/Ozone,中文维基为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7%AD%E6%B0%A7&variant=zh-cn

臭氧,英文名为Ozone或trioxygen,化学式O3,每个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属于三原子分子。与氧气是同素异形体(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结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但比氧气更不稳定。在地表上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对人和动物的呼吸道系统会产生有害影响。而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则能够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的生物不受过量紫外线的侵害。

在雷雨天后,我们会闻到一种奇怪的气味,这就是臭氧,这是因为在放电的条件下,3O2=2O3。1840年法国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将它确定为臭氧。1867年后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物理性质:
我们生存的大气周围的臭氧含量大约为0.01ppm(百万分之0.01)。人一旦暴露在浓度高于0.1ppm的臭氧中就会产生头疼、刺眼,以及刺激呼吸道的感觉。
在-112℃时,臭氧为深蓝色的液体;在温度低于-193 ℃时,就会形成紫黑色固体。密度约为氧气的1.5倍
臭氧具有反磁性,这也就是说它会抑制磁场的形成,降低磁传递信息的能量。

化学性质: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能力远远高于氧气。
在浓度很高时,在1大气压的条件下暴露半小时,会发生如下变化:2O3=3O2

臭氧能够使金属(除了金、铂、铱外)的氧化态变为最高,如:
2Cu+(aq)+2H3O+(aq)+O3(g)=2Cu2+(aq)+3H2O(I)+O2(g)

臭氧也可以增加氧化物的氧化数,如使一氧化氮变为二氧化氮:
NO+O3=NO2+O2


反应一般会伴有发光现象。NO2可以进一步被氧化:
NO2+O3=NO3+O2

NO3能够跟NO2反应:NO3+NO2=N2O5

在室温下,臭氧能够跟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2O3=CO2+2O2

臭氧不能跟铵盐反应,但能够跟氨气或者氨水反应,生成硝酸铵:
2NH3+4O3=NH4NO3+4O2+H2O

臭氧跟硫化物反应生成硫酸盐:PbS+4O3=PbSO4+4O2

也可使用臭氧来制取硫酸,反应物为硫或者二氧化硫:
S+H2O+O3=H2SO4 3SO2+3H2O+O3=3H2SO4

臭氧的化学性质还有:
3SnCl2+6HCl+O3=3SnCl4+3H2O


H2S+O3=SO2+H2O (在硫化氢气体中)
H2S+O3=S+O2+H2O (在氢硫酸中)
3H2S+4O3=3H2SO4I2+6HClO4+O3=2I(ClO4)3+3H2O2NO2+2ClO2+2O3=2NO2ClO4+O23C4N2+4O3=12CO+3N2

H+O3=HO2+O 2HO2=H2O4
KO2+O3=KO3+O22KOH+5O3=2KO3+5O2+H2OCsO3+Na+=Cs++NaO33Ca+10NH3+6O3=Ca6NH3+Ca(OH)2+Ca(NO3)2+2NH4O3+2O2+H22Mn2++2O3+4H2O=2MnO(OH)2(s)+2O2+4H+CN+O3=CNO+O2(NH2)2CO+O3=N2+CO2+2H2O

更多内容可以查找维基百科的英文版本

转载到请包括本文地址:https://spaces.ac.cn/archives/8

更详细的转载事宜请参考:《科学空间FAQ》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继续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分享/打赏本文。打赏并非要从中获得收益,而是希望知道科学空间获得了多少读者的真心关注。当然,如果你无视它,也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如果您需要引用本文,请参考:

苏剑林. (Jul. 08, 2009). 《百科翻译:臭氧的性质 》[B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spaces.ac.cn/archives/8

@online{kexuefm-8,
        title={百科翻译:臭氧的性质},
        author={苏剑林},
        year={2009},
        month={Jul},
        url={\url{https://spaces.ac.cn/archives/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