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Oct

“战神”升空看它到底有多神?

美国当地时间28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昨晚11时30分),虽然海上的薄雾还未散去,美国宇航局的“战神Ⅰ-X”火箭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咆哮着发射升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火箭,这也是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出的最大的声音。

“战神I-X”火箭

“战神I-X”火箭

“阿波罗11号”从这里登月40年之后,肯尼迪航天中心决心再次登月,这是美国重返月球的第一步。

点击阅读全文...

31 Oct

沉痛,默哀!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逝世

1950年,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年轻钱学森

年轻钱学森

不论你是专注还是不专注科学,我相信您都会听过这句话。这是在1950年,处于美国的钱学森要回国的时候,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竭力阻止尔说的话。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然而,现在要告诉一个让各位朋友痛心的消息:这颗中国科学科学巨星今天在北京陨落了!享年98岁。

点击阅读全文...

31 Oct

钱学森:人生书写时代

钱学森资料图片

钱学森资料图片

一、基本资料

中文名:钱学森性别:男

出生年:1911出生地:上海

职业:物理学家

点击阅读全文...

3 Nov

美国科学家用3000幅照片拼接夜空全景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下图展示了由3000幅单独的照片拼接而成的一幅全新的完整夜空全景图,其展现的最吸引人的景象便是我们生存的银河系。据悉,夜空全景图由美国中密歇根州大学的阿克塞尔·麦林格尔历时22个月制作完成。在此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南非、德克萨斯州和密歇根州,拍摄夜空数码照片,总行程超过2.6万英里(约合4.2万公里)。

点击阅读全文...

7 Feb

你的CRF层的学习率可能不够大

CRF是做序列标注的经典方法,它理论优雅,实际也很有效,如果还不了解CRF的读者欢迎阅读旧作《简明条件随机场CRF介绍(附带纯Keras实现)》。在BERT模型出来之后,也有不少工作探索了BERT+CRF用于序列标注任务的做法。然而,很多实验结果显示(比如论文《BERT Meets Chinese Word Segmentation》)不管是中文分词还是实体识别任务,相比于简单的BERT+Softmax,BERT+CRF似乎并没有带来什么提升,这跟传统的BiLSTM+CRF或CNN+CRF的模型表现并不一样。

基于CRF的4标签分词模型示意图

基于CRF的4标签分词模型示意图

这两天给bert4keras增加了用CRF做中文分词的例子(task_sequence_labeling_cws_crf.py),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了CRF层可能存在学习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做了几个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这可能是CRF在BERT中没什么提升的主要原因,遂在此记录一下分析过程,与大家分享。

点击阅读全文...

9 Jan

精确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讨论(二)

跳伞过程中的自由落体阶段.jpg

之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使用过一个牛顿引力场中的自由落体公式:
$t=\sqrt{\frac{r_0}{2GM}}{r_0 \cdot arctg \sqrt{\frac{r_0 -r}{r}}+\sqrt{r(r_0 -r)}}$——(1)

我们来尝试一下推导出这个公式来。同时,站长在逐渐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微分方程极其重要。以前一些我认为不可能解决的问题,都用微分方程逐渐解决了。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们将会继续体验到微分方程的伟大魔力!因此,建议各位有志研究物理学的朋友,一定要掌握微分方程,更加深入的,需要用到偏微分方程!

首先,质量为m的物理在距离地心r处的引力为$\frac{GMm}{r^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自然下落的物体所获得的加速度为$\frac{GM}{r^2}$。假设物体从距离地心r开始向地心自由下落,求位移s关于t的函数s=s(t).

点击阅读全文...

5 Dec

科学空间:2009年12月重要天象

由于备战考试,这篇预报姗姗来迟。现在,终于可以跟大家见面了。2009年最后一月的夜空,并没有因为严冬的到来而显得冷清。精彩天象将接踵而来,想必寒冷的天气挡不住天文爱好者的热情。当然,光有热情还不够,防寒的措施一定要做好,要是为了一夜观测而吊上一周的点滴,那就不大好了。

12月22日是冬至节气,意味着北半球到了黑夜最长的时段,可观测时间也达到了最长!在这里我也希望大家合理安排观测时间,注意休息,切勿过于疲劳。愿大家在最好的一个月中,能够更好地享受天文的乐趣,以此完美地结束这个天文年!

点击阅读全文...

26 Dec

精确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讨论

比萨斜塔.jpg

在初中或高中,自由落体试验简单地用这个公式来描述出来:
$$s=1/2 g t^2$$
其中$g=9.8m//s^2$,等于1kg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
但是这个公式很明显有一个问题,就是实际上在地球,g不是恒定的,会随着距离(即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上述公式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描述自然落体运动。但是当距离很大时,公式便失效了。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