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每日一图】沙子般的 NGC 1313
By 苏剑林 | 2009-08-07 | 19969位读者 | 引用I care ! 我在乎,我行动!| 绿色和平
By 苏剑林 | 2009-08-18 | 26077位读者 | 引用欲对接广义相对论,新量子引力模型能否成功?
By 苏剑林 | 2009-09-05 | 18586位读者 | 引用时至目前为止,理论物理上最深奥的问题之一,就是调和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而一个令物理学家们无比兴奋的,同时也争论不休的量子引力新模型,是否能重新书写物理学理论?针对不久前诞生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霍扎瓦模型”,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科学家对其进一步研究后得出中肯的结论,并将结果与值得商榷的内容发表于8月24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量子引力的新曙光
量子引力主要就是尝试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合并在一起,描述对重力场进行量子化,属于万有理论之一隅。但应该如何结合,又如何让二者在微观长度等级下维持正确性,以及任何候选的量子引力论又能提供什么样可证实的预测,这是当前的物理学悬而未决的问题。遗憾的是,量子引力所探讨的能量与尺度,乃是此前实验室条件下无法观测得到的,尽管可能,且可以透过天文观测来检验,但仍属少数特例,关于量子引力理论发展上的提示一直未能成功。
火炬来了!“潮流”Vs “进取”,等待你的抉择!
By 苏剑林 | 2009-09-20 | 21343位读者 | 引用《环球科学》:高温超导 “铁”的飞跃
By 苏剑林 | 2009-09-26 | 21631位读者 | 引用《科学》:我们发现了磁单极子
By 苏剑林 | 2009-10-02 | 29285位读者 | 引用电与磁具有很多相似性,那么,自然界允许只带有单一电荷的电子存在,那允不允许只有一个磁极的物体存在呢?也许会有的,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早在1931年利用数学公式预言了这种物质的存在,并且把它叫做“磁单极子”。而今天,我们已经发现了它们的足迹! 磁单极子是理论物理学弦理论中指一些仅带有北极或南极单一磁极的磁性物质,它们的磁感线分布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这种物质的存在性在科学界時有纷争,截至2008年尚未发现这种物体。可以说是21世纪物理学界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在2009年9月3日的《科学》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记录人类首次观测到磁单极子的论文。
中国香港“光纤之父”获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
By 苏剑林 | 2009-10-06 | 31963位读者 | 引用中国网10月6日电,据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一名中国香港科学家高琨(Charles K. Kao)和两名美国科学家博伊尔(Willard S. Boyle)和乔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科学家Charles K. Kao 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 而获奖,科学家因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获此殊荣。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博伊尔和史密斯(从左至右)
背景资料:从数字看诺贝尔物理学奖
By 苏剑林 | 2009-10-07 | 16239位读者 | 引用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于6日公布,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摘得桂冠。以下是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些数字:
1、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但并非年年颁奖,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都没有颁奖。之所以这6年没颁奖,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或因为没有人符合获得诺贝尔奖的那些条件。
2、到今年为止,一名科学家独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有47次,而两名科学家和三名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次数相同,都是28次。按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不会有3人以上同时获得一个奖项。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