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Dec

Seq2Seq+前缀树:检索任务新范式(以KgCLUE为例)

两年前,在《万能的seq2seq:基于seq2seq的阅读理解问答》《“非自回归”也不差:基于MLM的阅读理解问答》中,我们在尝试过分别利用“Seq2Seq+前缀树”和“MLM+前缀树”的方式做抽取式阅读理解任务,并获得了不错的结果。而在去年的ICLR2021上,Facebook的论文《Autoregressive Entity Retrieval》同样利用“Seq2Seq+前缀树”的组合,在实体链接和文档检索上做到了效果与效率的“双赢”。

事实上,“Seq2Seq+前缀树”的组合理论上可以用到任意检索型任务中,堪称是检索任务的“新范式”。本文将再次回顾“Seq2Seq+前缀树”的思路,并用它来实现最近推出的KgCLUE知识图谱问答榜单的一个baseline。

本文baseline模型示意图

本文baseline模型示意图

点击阅读全文...

21 Dec

从熵不变性看Attention的Scale操作

当前Transformer架构用的最多的注意力机制,全称为“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其中“Scaled”是因为在$Q,K$转置相乘之后还要除以一个$\sqrt{d}$再做Softmax(下面均不失一般性地假设$Q,K,V\in\mathbb{R}^{n\times d}$):
\begin{equation}Attention(Q,K,V) = softmax\left(\frac{QK^{\top}}{\sqrt{d}}\right)V\label{eq:std}\end{equation}

《浅谈Transformer的初始化、参数化与标准化》中,我们已经初步解释了除以$\sqrt{d}$的缘由。而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熵不变性”的角度来理解这个缩放操作,并且得到一个新的缩放因子。在MLM的实验显示,新的缩放因子具有更好的长度外推性能

熵不变性

我们将一般的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改写成
\begin{equation}\boldsymbol{o}_i = \sum_{j=1}^n a_{i,j}\boldsymbol{v}_j,\quad a_{i,j}=\frac{e^{\lambda \boldsymbol{q}_i\cdot \boldsymbol{k}_j}}{\sum\limits_{j=1}^n e^{\lambda \boldsymbol{q}_i\cdot \boldsymbol{k}_j}}\end{equation}
其中$\lambda$是缩放因子,它跟$\boldsymbol{q}_i,\boldsymbol{k}_j$无关,但原则上可以跟长度$n$、维度$d$等参数有关,目前主流的就是$\lambda=1/\sqrt{d}$。

点击阅读全文...

29 Dec

SquarePlus:可能是运算最简单的ReLU光滑近似

ReLU函数,也就是$\max(x,0)$,是最常见的激活函数之一,然而它在$x=0$处的不可导通常也被视为一个“槽点”。为此,有诸多的光滑近似被提出,比如SoftPlus、GeLU、Swish等,不过这些光滑近似无一例外地至少都使用了指数运算$e^x$(SoftPlus还用到了对数),从“精打细算”的角度来看,计算量还是不小的(虽然当前在GPU加速之下,我们很少去感知这点计算量了)。最近有一篇论文《Squareplus: A Softplus-Like Algebraic Rectifier》提了一个更简单的近似,称为SquarePlus,我们也来讨论讨论。

需要事先指出的是,笔者是不建议大家花太多时间在激活函数的选择和设计上的,所以虽然分享了这篇论文,但主要是提供一个参考结果,并充当一道练习题来给大家“练练手”。

定义

SquarePlus的形式很简单,只用到了加、乘、除和开方:
\begin{equation}\text{SquarePlus}(x)=\frac{x+\sqrt{x^2+b}}{2}\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30 Jan

GPLinker:基于GlobalPointer的实体关系联合抽取

在将近三年前的百度“2019语言与智能技术竞赛”(下称LIC2019)中,笔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关系抽取模型(参考《基于DGCNN和概率图的轻量级信息抽取模型》),后被进一步发表和命名为“CasRel”,算是当时关系抽取的SOTA。然而,CasRel提出时笔者其实也是首次接触该领域,所以现在看来CasRel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笔者后面也有想过要进一步完善它,但也没想到特别好的设计。

后来,笔者提出了GlobalPointer以及近日的Efficient GlobalPointer,感觉有足够的“材料”来构建新的关系抽取模型了。于是笔者从概率图思想出发,参考了CasRel之后的一些SOTA设计,最终得到了一版类似TPLinker的模型。

基础思路

关系抽取乍看之下是三元组$(s,p,o)$(即subject, predicate, object)的抽取,但落到具体实现上,它实际是“五元组”$(s_h,s_t,p,o_h,o_t)$的抽取,其中$s_h,s_t$分别是$s$的首、尾位置,而$o_h,o_t$则分别是$o$的首、尾位置。

点击阅读全文...

25 Feb

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

高效Transformer,泛指所有概率Transformer效率的工作,笔者算是关注得比较早了,最早的博客可以追溯到2019年的《为节约而生:从标准Attention到稀疏Attention》,当时做这块的工作很少。后来,这类工作逐渐多了,笔者也跟进了一些,比如线性AttentionPerformerNyströmformer,甚至自己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之前的“Transformer升级之路”。再后来,相关工作越来越多,但大多都很无趣,所以笔者就没怎么关注了。

本文模型脉络图

本文模型脉络图

大抵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最近终于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工作——来自Google的《Transformer Quality in Linear Time》,经过细读之后,笔者认为论文里边真算得上是“惊喜满满”了~

点击阅读全文...

11 Mar

门控注意力单元(GAU)还需要Warmup吗?

在文章《训练1000层的Transformer究竟有什么困难?》发布之后,很快就有读者问到如果将其用到《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中的“门控注意力单元(GAU)”,那结果是怎样的?跟标准Transformer的结果有何不同?本文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

事实上,GAU是非常容易训练的模型,哪怕我们不加调整地直接使用“Post Norm + Xavier初始化”,也能轻松训练个几十层的GAU,并且还不用Warmup。所以关于标准Transformer的很多训练技巧,到了GAU这里可能就无用武之地了...

为什么GAU能做到这些?很简单,因为在默认设置之下,理论上$\text{GAU}(\boldsymbol{x}_l)$相比$\boldsymbol{x}_l$几乎小了两个数量级,所以
\begin{equation}\boldsymbol{x}_{l+1} = \text{LN}(\boldsymbol{x}_l + \text{GAU}(\boldsymbol{x}_l))\approx \boldsymbol{x}_l\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28 Apr

在bert4keras中使用混合精度和XLA加速训练

之前笔者一直都是聚焦于模型的构思和实现,鲜有关注模型的训练加速,像混合精度和XLA这些技术,虽然也有听过,但没真正去实践过。这两天折腾了一番,成功在bert4keras中使用了混合精度和XLA来加速训练,在此做个简单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本文的多数经验结论并不只限于bert4keras中使用,之所以在标题中强调bert4keras,只不过bert4keras中的模型实现相对较为规整,因此启动这些加速技巧所要做的修改相对更少。

实验环境

本文的实验显卡为3090,使用的docker镜像为nvcr.io/nvidia/tensorflow:21.09-tf1-py3,其中自带的tensorflow版本为1.15.5。另外,实验所用的bert4keras版本为0.11.3。其他环境也可以参考着弄,要注意有折腾精神,不要指望着无脑调用。

顺便提一下,3090、A100等卡只能用cuda11,而tensorflow官网的1.15版本是不支持cuda11的,如果还想用tensorflow 1.x,那么只能用nvidia亲自维护的nvidia-tensorflow,或者用其构建的docker镜像。用nvidia而不是google维护的tensorflow,除了能让你在最新的显卡用上1.x版本外,还有nvidia专门做的一些额外优化,具体文档可以参考这里

点击阅读全文...

7 Apr

听说Attention与Softmax更配哦~

不知道大家留意到一个细节没有,就是当前NLP主流的预训练模式都是在一个固定长度(比如512)上进行,然后直接将预训练好的模型用于不同长度的任务中。大家似乎也没有对这种模式有过怀疑,仿佛模型可以自动泛化到不同长度是一个“理所应当”的能力。

当然,笔者此前同样也没有过类似的质疑,直到前几天笔者做了Base版的GAU实验后才发现GAU的长度泛化能力并不如想象中好。经过进一步分析后,笔者才明白原来这种长度泛化的能力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模型回顾

《FLASH:可能是近来最有意思的高效Transformer设计》中,我们介绍了“门控注意力单元GAU”,它是一种融合了GLU和Attention的新设计。

除了效果,GAU在设计上给我们带来的冲击主要有两点:一是它显示了单头注意力未必就逊色于多头注意力,这奠定了它“快”、“省”的地位;二是它是显示了注意力未必需要Softmax归一化,可以换成简单的$\text{relu}^2$除以序列长度:
\begin{equation}\boldsymbol{A}=\frac{1}{n}\text{relu}^2\left(\frac{\mathcal{Q}(\boldsymbol{Z})\mathcal{K}(\boldsymbol{Z})^{\top}}{\sqrt{s}}\right)=\frac{1}{ns}\text{relu}^2\left(\mathcal{Q}(\boldsymbol{Z})\mathcal{K}(\boldsymbol{Z})^{\top}\right)\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