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微分浅谈】7. 有力的计算
By 苏剑林 | 2016-11-11 | 27950位读者 | 引用这里我们将展示上面一节的方法对于计算黎曼曲率张量的计算是多少的有力!我们再次列出我们得到的所有公式。首先是概念式的
$$\begin{aligned}&\omega^{\mu}=h_{\alpha}^{\mu}dx^{\alpha}\\
&d\boldsymbol{r}=\hat{\boldsymbol{e}}_{\mu} \omega^{\mu}\\
&ds^2 = \eta_{\mu\nu} \omega^{\mu}\omega^{\nu}\\
&\langle \hat{\boldsymbol{e}}_{\mu}, \hat{\boldsymbol{e}}_{\nu}\rangle = \eta_{\mu\nu}\end{aligned} \tag{65} $$
然后是
$$\begin{aligned}&d\eta_{\mu\nu}=\omega_{\nu\mu}+\omega_{\mu\nu}=\eta_{\nu\alpha}\omega_{\mu}^{\alpha}+\eta_{\mu \alpha}\omega_{\nu}^{\alpha}\\
&d\omega^{\mu}+\omega_{\nu}^{\mu}\land \omega^{\nu}=0\end{aligned} \tag{66} $$
这两个可以帮助我们确定$\omega_{\nu}^{\mu}$;接着就是
$$\mathscr{R}_{\nu}^{\mu} = d\omega_{\nu}^{\mu}+\omega_{\alpha}^{\mu} \land \omega_{\nu}^{\alpha} \tag{67} $$
最后你要正交标架下的$\hat{R}^{\mu}_{\nu\beta\gamma}$,就要写出:
$$\mathscr{R}_{\nu}^{\mu}=\sum_{\beta < \gamma} \hat{R}^{\mu}_{\nu\beta\gamma}\omega^{\beta}\land \omega^{\gamma} \tag{68} $$
如果你要原始标架下的$R^{\mu}_{\nu\beta\gamma}$,就要写出
$$(h^{-1})_{\mu'}^{\mu}\mathscr{R}^{\mu'}_{\nu'}h_{\nu}^{\nu'} = \sum_{\beta < \gamma} R^{\mu}_{\nu\beta\gamma}dx^{\beta}\land dx^{\gamma} \tag{69} $$
然后依次读出$R^{\mu}_{\nu\beta\gamma}$,就像制表一样。
科学空间“微信群|聊天机器人”上线测试
By 苏剑林 | 2016-11-24 | 93790位读者 | 引用花了点时间,完成了一个微信的聊天机器人,并建立了微信群。
目前实现的功能如下:
1、搜索微信号spaces_ac_cn,添加为好友后,会自动给你发送加群邀请,你通过之后就可以加入到群聊中;
2、进群后自动发送欢迎信息;
3、记录群的聊天记录,定时分享给大家,以后大家就不担心有价值的群信息丢失了;
4、如果哪天群满了,则另开新群,一个群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另外一个群,这样不至于冷落了某一个群;
5、如果你向微信号spaces_ac_cn发送消息,则自动在知乎搜索答案并返回,这还是一个简单的知乎搜索机器人。
还有一些管理员用到的功能,就不详细列出了。
欢迎大家加入!有问题请及时反馈,代码可能会有问题,因此希望大家多多测试。
三顾碎纸复原:基于CNN的碎纸复原
By 苏剑林 | 2016-11-25 | 38402位读者 | 引用赛题回顾
不得不说,2013年的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的B题真的算是数学建模竞赛中百年难得一遇的好题:题目简洁明了,含义丰富,做法多样,延伸性强,以至于我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因为这个题目,我已经在科学空间写了两篇文章了,分别是《一个人的数学建模:碎纸复原》和《迟到一年的建模:再探碎纸复原》。以前做这道题的时候,还只有一点数学建模的知识,而自从学习了数据挖掘、尤其是深度学习之后,我一直想重做这道题,但一直偷懒。这几天终于把它实现了。
如果对题目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参考前面两篇文章。碎纸复原共有五个附件,分别代表了五种“碎纸片”,即五种不同粒度的碎片。其中附件1和2都不困难,难度主要集中在附件3、4、5,而3、4、5的实现难度基本是一样的。做这道题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就是贪心算法,即随便选一张图片,然后找到与它最匹配的图片,然后继续匹配下一张。要想贪心算法有效,最关键是找到一个良好的距离函数,来判断两张碎片是否相邻(水平相邻,这里不考虑垂直相邻)。
轻便的深度学习分词系统:NNCWS v0.1
By 苏剑林 | 2016-11-29 | 22012位读者 | 引用好吧,我也做了一回标题党...其实本文的分词系统是一个三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因此只是“浅度学习”,写深度学习是显得更有吸引力。NNCWS的意思是Neutral Network based Chinese Segment System,基于神经网络的中文分词系统,Python写的,目前完全公开,读者可以试用。
闲话多说
这个程序有什么特色?几乎没有!本文就是用神经网络结合字向量实现了一个ngrams形式(程序中使用了7-grams)的分词系统,没有像《【中文分词系列】 4. 基于双向LSTM的seq2seq字标注》那样使用了高端的模型,也没有像《【中文分词系列】 5. 基于语言模型的无监督分词》那样可以无监督训练,这里纯粹是一个有监督的简单模型,训练语料是2014年人民日报标注语料。
基于双向GRU和语言模型的视角情感分析
By 苏剑林 | 2016-12-01 | 87248位读者 | 引用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傻逼的网络比赛——基于视角的领域情感分析,主页在这里。比赛的任务是找出一段话的实体然后判断情感,比如“我喜欢本田,我不喜欢丰田”这句话中,要标出“本田”和“丰田”,并且站在本田的角度,情感是积极的,站在丰田的角度,情感就是消极的。也就是说,等价于将实体识别和情感分析结合起来了。
吐槽
看起来很高端,哪里傻逼了?比赛任务本身还不错,值得研究,然而官方却很傻逼,主要体现为:1、比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初赛一个多月时间,然后筛选部分进入复赛,复赛就简单换了一点数据,题目、数据的领域都没有变化,复赛也是一个月的时间,这傻逼复赛究竟有什么意义?2、大家可以看看选手们在群里讨论什么:
词向量与Embedding究竟是怎么回事?
By 苏剑林 | 2016-12-03 | 281382位读者 | 引用词向量,英文名叫Word Embedding,按照字面意思,应该是词嵌入。说到词向量,不少读者应该会立马想到Google出品的Word2Vec,大牌效应就是不一样。另外,用Keras之类的框架还有一个Embedding层,也说是将词ID映射为向量。由于先入为主的意识,大家可能就会将词向量跟Word2Vec等同起来,而反过来问“Embedding是哪种词向量?”这类问题,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是很混淆的。事实上,哪怕对于老手,也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说清楚。
这一切,还得从one hot说起...
五十步笑百步
one hot,中文可以翻译为“独热”,是最原始的用来表示字、词的方式。为了简单,本文以字为例,词也是类似的。假如词表中有“科、学、空、间、不、错”六个字,one hot就是给这六个字分别用一个0-1编码:
$$\begin{array}{c|c}\hline\text{科} & [1, 0, 0, 0, 0, 0]\\
\text{学} & [0, 1, 0, 0, 0, 0]\\
\text{空} & [0, 0, 1, 0, 0, 0]\\
\text{间} & [0, 0, 0, 1, 0, 0]\\
\text{不} & [0, 0, 0, 0, 1, 0]\\
\text{错} & [0, 0, 0, 0, 0, 1]\\
\hline
\end{array}$$
端到端的腾讯验证码识别(46%正确率)
By 苏剑林 | 2016-12-14 | 76276位读者 | 引用最新结果请参考:http://kexue.fm/archives/4503/
前段时间有幸得到了一个网友提供的一批带标签的腾讯验证码样本(验证码样板:http://captcha.qq.com/getimage),于是抽了点时间,测试了一下验证码识别的模型。
样本
这批验证码比较简单,4位的英文字母,有大小写,但输入的时候不区分大小写,图案有一定的混淆,传统的基于分割的方案估计比较难办。端到端的方案是,直接将验证码输入,做几个卷积层,然后连接几个分类器(26分类),然后就直接输出四个字母标签了。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好说的,有样本就能做了,而且这个框架是通用的,可以用到区分大小写的情形(52分类),也可以用到英文数字混合的情形(再加10个类别而已)。
获取并处理中文维基百科语料
By 苏剑林 | 2017-01-06 | 110052位读者 | 引用中文语料库中,质量高而又容易获取的语料库,应该就是维基百科的中文语料了,而且维基百科相当厚道,每个月都把所有条目都打包一次(下载地址在这里:https://dumps.wikimedia.org/zhwiki/),供全世界使用,这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回馈于民”呀。遗憾的是,由于天朝的无理封锁,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到目前只有91万多条,而百度百科、互动百科都有千万条了(英文维基百科也有上千万了)。尽管如此,这并没有阻挡中文维基百科成为几乎是最高质量的中文语料库。(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它们只能自己用爬虫爬取,而且不少记录质量相当差,几乎都是互相复制甚至抄袭。)
门槛
尽量下载很容易,但是使用维基百科语料还是有一定门槛的。直接下载下来的维基百科语料是一个带有诸多html和markdown标记的文本压缩包,基本不能直接使用。幸好,已经有热心的高手为我们写好了处理工具,主要有两个:1、Wikipedia Extractor;2、gensim的wikicorpus库。它们都是基于python的。
然而,这两个主流的处理方法都不能让我满意。首先,Wikipedia Extractor提取出来的结果,会去掉{{}}标记的内容,这样会导致下面的情形
西方语言中“数学”(;)一词源自于古希腊语的()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