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By 苏剑林 | 2015-12-06 | 58035位读者 | 引用当大数据进入厨房:让大数据教你做菜!
By 苏剑林 | 2016-01-18 | 43912位读者 | 引用说在前面
在空间侧边栏的笔者的自我介绍中,有一行是“厨房爱好者”,虽然笔者不怎么会做菜,但确实,厨房是我的一个爱好。当然,笔者的爱好很多,数学、物理、天文、计算机等,都喜欢,都想学,弄到多而不精。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提到过,数据挖掘也是我的一个爱好,而当数据挖掘跟厨房这两个爱好相遇了,会有什么有趣的结果吗?
笔者正是做了这样一个事情:从美食中国的家常菜目录下面,写了个简单的爬虫,抓取了一批菜谱数据下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此对美食中国表示衷心感谢。选择美食中国的原因是它的数据比较规范。)数据分析在我目前公司的高性能服务器做,分析起来特别舒服~~
这里共收集了18209个菜谱,共包含了9700种食材(包括主料、辅料、调料,部分可能由于命名不规范等原因会重复)。当然,这个数据量相对于很多领域的大数据标准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在大数据极少涉及的厨房,应该算是比较多的了。
斯特灵(stirling)公式与渐近级数
By 苏剑林 | 2016-04-15 | 62118位读者 | 引用斯特灵近似,或者称斯特灵公式,最开始是作为阶乘的近似提出
$$n!\sim \sqrt{2\pi n}\left(\frac{n}{e}\right)^n$$
符号$\sim$意味着
$$\lim_{n\to\infty}\frac{\sqrt{2\pi n}\left(\frac{n}{e}\right)^n}{n!}=1$$
将斯特灵公式进一步提高精度,就得到所谓的斯特灵级数
$$n!=\sqrt{2\pi n}\left(\frac{n}{e}\right)^n\left(1+\frac{1}{12n}+\frac{1}{288n^2}\dots\right)$$
很遗憾,这个是渐近级数。
相关资料有:
https://zh.wikipedia.org/zh-cn/斯特灵公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irling%27s_approximation
本文将会谈到斯特灵公式及其渐近级数的一个改进的推导,并解释渐近级数为什么渐近。
Coming Back...
By 苏剑林 | 2016-05-15 | 39303位读者 | 引用上一篇博文的发布时间是4月15日,到今天刚好一个月没更新了,但是科学空间的访问量还在。感谢大家对本空间的支持,BoJone对久未更新表示非常抱歉。在恢复更新之前,请允许笔者记记流水账。
在“消失”的一个月中,笔者主要的事情是毕业论文和数据挖掘竞赛。首先毕业论文方面,论文于4月22日交稿,4月29日答辩,答辩完后就意味着毕业论文的事情结束了。我的毕业论文主要写了路径积分在描述随机游走、偏微分方程、随机微分方程的应用。既然是本科论文,就不能说得太晦涩,因此论文整体来看还是比较易读的,可以作为路径积分的入门教程。后面我会略加修改,分开几部分发布在科学空间中的,到时请大家批评指正。
说到路径积分,不得不说到做《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的习题解答这件事情了。很遗憾,这一个多月来,基本没有时间做习题。不过后面我会继续做下去的,已发布的版本,也请有兴趣的读者指出问题。记得年初的时候,朋友问我今年的愿望是什么,我随意地回答了“希望做完一本书的习题”,这本书,当然就是《量子力学与路径积分》了,我相信今年应该能够完成的。
OCR技术浅探:1. 全文简述
By 苏剑林 | 2016-06-17 | 45383位读者 | 引用写在前面:前面的博文已经提过,在上个月我参加了第四届泰迪杯数据挖掘竞赛,做的是A题,跟OCR系统有些联系,还承诺过会把最终的结果开源。最近忙于毕业、搬东西,一直没空整理这些内容,现在抽空整理一下。
把结果发出来,并不是因为结果有多厉害、多先进(相反,当我对比了百度的这篇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进展:百度的若干实践》之后,才发现论文的内容本质上还是传统那一套,远远还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是因为虽然OCR技术可以说比较成熟了,但网络上根本就没有对OCR系统进行较为详细讲解的文章,而本文就权当补充这部分内容吧。我一直认为,技术应该要开源才能得到发展(当然,在中国这一点也确实值得商榷,因为开源很容易造成山寨),不管是数学物理研究还是数据挖掘,我大多数都会发表到博客中,与大家交流。
OCR技术浅探:7. 语言模型
By 苏剑林 | 2016-06-26 | 52387位读者 | 引用由于图像质量等原因,性能再好的识别模型,都会有识别错误的可能性,为了减少识别错误率,可以将识别问题跟统计语言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动态规划的方法给出最优的识别结果.这是改进OCR识别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转移概率
在我们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有出现这一案例.由于图像不清晰等可能的原因,导致“电视”一词被识别为“电柳”,仅用图像模型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从图像模型来看,识别为“电柳”是最优的选择.但是语言模型却可以很巧妙地解决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我们可以统计“电视”一词和“电柳”一词的概率,可以发现“电视”一词的概率远远大于“电柳”,因此我们会认为这个词是“电视”而不是“电柳”.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就是对于第一个字的区域的识别结果$s_1$,我们前面的卷积神经网络给出了“电”、“宙”两个候选字(仅仅选了前两个,后面的概率太小),每个候选字的概率$W(s_1)$分别为0.99996、0.00004;第二个字的区域的识别结果$s_2$,我们前面的卷积神经网络给出了“柳”、“视”、“规”(仅仅选了前三个,后面的概率太小),每个候选字的概率$W(s_2)$分别为0.87838、0.12148、0.00012,因此,它们事实上有六种组合:“电柳”、“电视”、“电规”、“宙柳”、“宙视”、“宙规”.
OCR技术浅探:8. 综合评估
By 苏剑林 | 2016-06-26 | 30181位读者 | 引用数据验证
尽管在测试环境下模型工作良好,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本节中,我们通过自己的模型,与京东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
衡量OCR系统的好坏有两部分内容:(1)是否成功地圈出了文字;(2)对于圈出来的文字,有没有成功识别. 我们采用评分的方法,对每一张图片的识别效果进行评分. 评分规则如下:
如果圈出的文字区域能够跟京东提供的检测样本的box文件中匹配,那么加1分,如果正确识别出文字来,另外加1分,最后每张图片的分数是前面总分除以文字总数.
按照这个规则,每张图片的评分最多是2分,最少是0分. 如果评分超过1,说明识别效果比较好了. 经过京东的测试数据比较,我们的模型平均评分大约是0.84,效果差强人意。
两个惊艳的python库:tqdm和retry
By 苏剑林 | 2016-08-13 | 67782位读者 | 引用Python基本是我目前工作、计算、数据挖掘的唯一编程语言(除了符号计算用Mathematica外)。当然,基本的Python功能并不是很强大,但它胜在有巨量的第三方扩展库。在选用Python的第三方库时,我都会经过仔细考虑,希望能挑选出最简单的、最直观的一个(因为本人比较笨,太复杂用不了)。在数据处理方面,我用得最多的是Numpy和Pandas,这两个绝对称得上王者级别的库,当然不能不提的是Scipy,但我很少直接用它,一般会通过Pandas间接调用了;可视化方面不用说是Matplotlib了;在建模方面,我会用Keras,直接上深度学习模型,Keras已经成为相当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了,如果做文本挖掘,通常还会用到jieba(分词)、Gensim(主题建模,包含了诸如word2vec之类的模型),机器学习库还有流行的Scikit Learn,但我很少用;网络方面,写爬虫我用requests,这是个人性化的网络库,如果写网站,我会用bottle,这是个单文件版的迷你框架,一切由自己定义,当然,我也不会去写什么大型网站,我就写一个简单的的接口那样而已;最后如果要并行的话,一般直接用multiprocessing。
不过,以上都不是本文要推荐的,本文要推荐的是两个可以渗透到日常写代码的库,它实现了我们平时很多时候都需要的功能,但是不用增加什么代码,绝对让人眼前一亮。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