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Mar

用傅里叶级数拟合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闭门造车”之多模态思路浅谈(一):无损输入》中我们曾提到,图像生成的本质困难是没有一个连续型概率密度的万能拟合器。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比如高斯混合模型(GMM)理论上就是可以拟合任意概率密度,就连GAN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混合了无限个高斯模型的GMM。然而,GMM尽管理论上的能力是足够的,但它的最大似然估计会很困难,尤其是通常不适用基于梯度的优化器,这限制了它的使用场景。

近日,Google的一篇新论文《Fourier Basis Density Model》针对一维情形,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用傅里叶级数来拟合。论文的分析过程颇为有趣,构造形式也很是巧妙,值得学习一番。

问题简述

可能有读者质疑:只研究一维情形有什么价值?确实,如果只考虑图像生成场景,那可能真的价值有限,但一维概率密度估计本身有它的应用价值,如数据的有损压缩,所以它依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再者,即便我们需要研究多维的概率密度,也可以通过自回归的方式转化为多个一维的条件概率密度来估计。最后,这个分析和构造过程本身就很值得回味,所以哪怕是仅仅作为一道数学分析题来练习也是相当有益的。

点击阅读全文...

7 May

Cool Papers更新:简单搭建了一个站内检索系统

自从《更便捷的Cool Papers打开方式:Chrome重定向扩展》之后,Cool Papers有两次比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引入了venue分支,逐步收录了一些会议历年的论文集,如ICLR、ICML等,这部分是动态人工扩充的,欢迎有心仪的会议的读者提更多需求;另一次就是本文的主题,前天新增加的站内检索功能。

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新增功能,并对搭建站内检索系统的过程做个基本总结。

简介

在Cool Papers的首页,我们看到搜索入口:

Cool Papers(2024.05.07)

Cool Papers(2024.05.07)

点击阅读全文...

13 May

缓存与效果的极限拉扯:从MHA、MQA、GQA到MLA

前几天,幻方发布的DeepSeek-V2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首先,最让人哗然的是1块钱100万token的价格,普遍比现有的各种竞品API便宜了两个数量级,以至于有人调侃“这个价格哪怕它输出乱码,我也会认为这个乱码是一种艺术”;其次,从模型的技术报告看,如此便宜的价格背后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它新提出的MLA(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这是对GQA的改进,据说能比GQA更省更好,也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接下来,本文将跟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从MHA、MQA、GQA到MLA的演变历程,并着重介绍一下MLA的设计思路。

MHA

MHA(Multi-Head Attention),也就是多头注意力,是开山之作《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所提出的一种Attention形式,可以说它是当前主流LLM的基础工作。在数学上,多头注意力MHA等价于多个独立的单头注意力的拼接,假设输入的(行)向量序列为$\boldsymbol{x}_1,\boldsymbol{x}_2,\cdots,\boldsymbol{x}_l$,其中$\boldsymbol{x}_i\in\mathbb{R}^d$,那么MHA可以形式地记为

点击阅读全文...

8 Apr

盘点主流的图像扩散模型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个特点:当前多数做高分辨率图像生成(下面简称“大图生成”)的工作,都是先通过Encoder变换到Latent空间进行的(即LDM,Latent Diffusion Model),直接在原始Pixel空间训练的扩散模型,大多数分辨率都不超过64*64,而恰好,LDM通过AutoEncoder变换后的Latent,大小通常也不超过64*64。这就自然引出了一系列问题:扩散模型是不是对于高分辨率生成存在固有困难?能否在Pixel空间直接生成高分辨率图像?

论文《Simple diffusion: End-to-end diffusion for high resolution images》尝试回答了这个问题,它通过“信噪比”分析了大图生成的困难,并以此来优化noise schdule,同时提出只需在最低分辨率feature上对架构进行scale up、多尺度Loss等技巧来保证训练效率和效果,这些改动使得原论文成功在Pixel空间上训练了分辨率高达1024*1024的图像扩散模型。

点击阅读全文...

29 Mar

在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文章《Transformer升级之路:2、博采众长的旋转式位置编码》中,笔者提出了旋转位置编码(RoPE)——通过绝对位置的形式实现相对位置编码的方案。一开始RoPE是针对一维序列如文本、音频等设计的(RoPE-1D),后来在《Transformer升级之路:4、二维位置的旋转式位置编码》中我们将它推广到了二维序列(RoPE-2D),这适用于图像的ViT。然而,不管是RoPE-1D还是RoPE-2D,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单一模态,即纯文本或者纯图像输入场景,那么对于多模态如图文混合输入场景,RoPE该做如何调整呢?

笔者搜了一下,发现鲜有工作讨论这个问题,主流的做法似乎都是直接展平所有输入,然后当作一维输入来应用RoPE-1D,因此连RoPE-2D都很少见。且不说这种做法会不会成为图像分辨率进一步提高时的效果瓶颈,它终究是显得不够优雅。所以,接下来我们试图探寻两者的一个自然结合。

旋转位置

RoPE名称中的“旋转”一词,来源于旋转矩阵$\boldsymbol{\mathcal{R}}_n=\begin{pmatrix}\cos n\theta & -\sin n\theta\\ \sin n\theta & \cos n\theta\end{pmatrix}$,它满足
\begin{equation}\boldsymbol{\mathcal{R}}_m^{\top}\boldsymbol{\mathcal{R}}_n=\boldsymbol{\mathcal{R}}_{n-m}\end{equation}

点击阅读全文...

17 Apr

上一篇文章《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二十二):信噪比与大图生成(上)》中,我们介绍了通过对齐低分辨率的信噪比来改进noise schedule,从而改善直接在像素空间训练的高分辨率图像生成(大图生成)的扩散模型效果。而这篇文章的主角同样是信噪比和大图生成,但做到了更加让人惊叹的事情——直接将训练好低分辨率图像的扩散模型用于高分辨率图像生成,不用额外的训练,并且效果和推理成本都媲美直接训练的大图模型!

这个工作出自最近的论文《Upsample Guidance: Scale Up Diffusion Models without Training》,它巧妙地将低分辨率模型上采样作为引导信号,并结合了CNN对纹理细节的平移不变性,成功实现了免训练高分辨率图像生成。

思想探讨

我们知道,扩散模型的训练目标是去噪(Denoise,也是DDPM的第一个D)。按我们的直觉,去噪这个任务应该是分辨率无关的,换句话说,理想情况下低分辨率图像训练的去噪模型应该也能用于高分辨率图像去噪,从而低分辨率的扩散模型应该也能直接用于高分辨率图像生成。

点击阅读全文...

23 Apr

如何减少采样步数同时保证生成质量,是扩散模型应用层面的一个关键问题。其中,《生成扩散模型漫谈(四):DDIM = 高观点DDPM》介绍的DDIM可谓是加速采样的第一次尝试。后来,《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五):一般框架之SDE篇》《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五):一般框架之ODE篇》等所介绍的工作将扩散模型与SDE、ODE联系了起来,于是相应的数值积分技术也被直接用于扩散模型的采样加速,其中又以相对简单的ODE加速技术最为丰富,我们在《生成扩散模型漫谈(二十一):中值定理加速ODE采样》也介绍过一例。

这篇文章我们介绍另一个特别简单有效的加速技巧——Skip Tuning,出自论文《The Surprising Effectiveness of Skip-Tuning in Diffusion Sampling》,准确来说它是配合已有的加速技巧使用,来一步提高采样质量,这就意味着在保持相同采样质量的情况下,它可以进一步压缩采样步数,从而实现加速。

点击阅读全文...

1 May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论文《Score identity Distillation: Exponentially Fast Distillation of Pretrained Diffusion Models for One-Step Generation》,顾名思义,这是一篇探讨如何更快更好地蒸馏扩散模型的新论文。

即便没有做过蒸馏,大家应该也能猜到蒸馏的常规步骤:随机采样大量输入,然后用扩散模型生成相应结果作为输出,用这些输入输出作为训练数据对,来监督训练一个新模型。然而,众所周知作为教师的原始扩散模型通常需要多步(比如1000步)迭代才能生成高质量输出,所以且不论中间训练细节如何,该方案的一个显著缺点是生成训练数据太费时费力。此外,蒸馏之后的学生模型通常或多或少都有效果损失。

有没有方法能一次性解决这两个缺点呢?这就是上述论文试图要解决的问题。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