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Jan

SVD分解(二):为什么SVD意味着聚类?

提前祝各位读者新年快乐,2017行好运~

这篇文章主要想回答两个“为什么”的问题:1、为啥我就对SVD感兴趣了?;2、为啥我说SVD是一个聚类过程?回答的内容纯粹个人思辨结果,暂无参考文献。

为什么要研究SVD?

从2015年接触深度学习到现在,已经研究了快两年的深度学习了,现在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等概念也遍地开花。为什么在深度学习火起来的时候,我反而要回去研究“古老”的SVD分解呢?我觉得,SVD作为一个矩阵分解算法,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广泛的应用,它背后还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即它的可解释性。在深度学习流行的今天,不少人还是觉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就是一个有效的“黑箱”模型。但是,仅用“黑箱”二字来解释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显然不能让人满意。前面已经说过,SVD分解本质上与不带激活函数的三层自编码机等价,理解SVD分解,能够为神经网络模型寻求一个合理的概率解释。

点击阅读全文...

15 Jan

SVD分解(一):自编码器与人工智能

咋看上去,SVD分解是比较传统的数据挖掘手段,自编码器是深度学习中一个比较“先进”的概念,应该没啥交集才对。而本文则要说,如果不考虑激活函数,那么两者将是等价的。进一步的思考就可以发现,不管是SVD还是自编码器,我们降维,并不是纯粹地为了减少储存量或者减少计算量,而是“智能”的初步体现

等价性

假设有一个$m$行$n$列的庞大矩阵$M_{m\times n}$,这可能使得计算甚至存储上都成问题,于是考虑一个分解,希望找到矩阵$A_{m\times k}$和$B_{k\times n}$,使得
$$M_{m\times n}=A_{m\times k}\times B_{k\times n}$$
这里的乘法是矩阵乘法。如图

SVD

SVD

点击阅读全文...

13 Jan

【中文分词系列】 6.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中文分词

之前已经写过用LSTM来做分词的方案了,今天再来一篇用CNN的,准确来说是FCN,全卷积网络。其实这个模型的主要目的并非研究中文分词,而是练习tensorflow。从两年前就开始用Keras了,可以说对它比较熟了,也渐渐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比如处理变长输入时不方便、加入自定义的约束比较困难等,所以干脆试试原生的tensorflow了,试了之后发现其实也不复杂。嗯,都是python,能有多复杂。本文就是练习一下如何用tensorflow处理不定长输入任务,以中文分词为例,并在最后加入了硬解码将深度学习与词典分词结合了起来

CNN

另外,就是关于FCN的。放到语言任务中看,(一维)卷积其实就是ngram模型,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CNN远比RNN来得自然,RNN好像就是为序列任务精心设计的,而CNN则是传统ngram模型的一个延伸。另外不管CNN和RNN都有权值共享,看上去只是为了降低运算量的一个折中选择,但事实上里边大有道理。CNN中的权值共享是平移不变性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仅仅是降低运算量的一个选择,试想一下,将一幅图像平移一点点,或者在一个句子前插入一个无意义的空格(导致后面所有字都向后平移了一位),这样应该给出一个相似甚至相同的结果,而这要求卷积必然是权值共享的,即权值不能跟位置有关系。

点击阅读全文...

11 Jan

狄拉克函数:级数逼近

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将狄拉克函数理解为函数的极限,可以衍生出很丰富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离严格的证明并不遥远。比如,定义
$$\delta_n(x)=\left\{\begin{aligned}&\frac{(1-x^2)^n}{I_n},x\in[-1,1]\\
&0,\text{其它情形}\end{aligned}\right.$$
其中$I_n = \int_{-1}^1 (1-x^2)^n dx$,于是不难证明
$$\delta(x)=\lim_{n\to\infty}\delta_n(x)$$
这样,对于$[a,b]$上的连续函数$f(x)$,我们就得到
$$f(x)=\int_{-1}^1 f(y)\delta(x-y)dy = \lim_{n\to\infty}\int_{-1}^1 f(y)\delta_n(x-y) dy$$
这里$-1 < a < b < 1$,并且我们已经“不严谨”地交换了积分号和极限号,但这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结果:可以看到
$$P_n(x)=\int_{-1}^1 f(y)\delta_n(x-y) dy$$
是$x$的一个$2n$次多项式,因此上式表明$f(x)$是一个$2n$次的多项式的极限!这就引出了著名的“魏尔斯特拉斯定理”:

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都可以用多项式一致地逼近。

点击阅读全文...

7 Jan

基于遗忘假设的平滑公式

统计是通过大量样本来估计真实分布的过程,通常与统计相伴出现的一个词是“平滑”,即对统计结果打折扣的处理过程。平滑的思想来源于:如果样本空间非常大,那么统计的结果是稀疏的,这样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存在,导致了小的统计结果不可靠,如频数为1的结果可能只是偶然的结果,其频率并不一定近似于$1/N$,频数为0的不一定就不会出现。这样我们就需要对统计结果进行平滑,使得结论更为可靠。

平滑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介绍一种基于遗忘假设的平滑公式。假设的任务为:我们要从一批语料中,统计每个字的字频。我们模仿人脑遗忘的过程,假设这个字出现一次,我们脑里的记忆量就增加1,但是如果一个周期内(先不管这个周期多大),这个字都没有出现,那么脑里的记忆量就变为原来的$\beta$比例。假设字是周期性出现的,那么记忆量$A_n$就满足如下递推公式
$$A_{n+1} = \beta A_n + 1$$

点击阅读全文...

6 Jan

获取并处理中文维基百科语料

中文语料库中,质量高而又容易获取的语料库,应该就是维基百科的中文语料了,而且维基百科相当厚道,每个月都把所有条目都打包一次(下载地址在这里:https://dumps.wikimedia.org/zhwiki/),供全世界使用,这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回馈于民”呀。遗憾的是,由于天朝的无理封锁,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到目前只有91万多条,而百度百科、互动百科都有千万条了(英文维基百科也有上千万了)。尽管如此,这并没有阻挡中文维基百科成为几乎是最高质量的中文语料库。(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它们只能自己用爬虫爬取,而且不少记录质量相当差,几乎都是互相复制甚至抄袭。)

门槛

尽量下载很容易,但是使用维基百科语料还是有一定门槛的。直接下载下来的维基百科语料是一个带有诸多html和markdown标记的文本压缩包,基本不能直接使用。幸好,已经有热心的高手为我们写好了处理工具,主要有两个:1、Wikipedia Extractor;2、gensim的wikicorpus库。它们都是基于python的。

然而,这两个主流的处理方法都不能让我满意。首先,Wikipedia Extractor提取出来的结果,会去掉{{}}标记的内容,这样会导致下面的情形

西方语言中“数学”(;)一词源自于古希腊语的()

点击阅读全文...

31 Dec

2017年快乐!Responsive Geekg for Typecho

2016年即将画上句号了,在此祝各位读者2017年快乐,新的一年事事大顺哈~

happy new year 2017

happy new year 2017

所谓新年新气象,科学空间也换上新外衣。咦,怎么感觉没什么变化?别急,请继续看下去。

点击阅读全文...

31 Dec

2017年全年天象

Astronomy Calendar of Celestial Events
2017年全年天象

翻译自NASA:http://eclipse.gsfc.nasa.gov/SKYCAL/SKYCAL.html

(北京时间)

2011年版本

2012年版本

2013年版本

2014年版本

2015年版本

2016年版本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