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集到无理数集的双射
By 苏剑林 | 2014-09-22 | 35972位读者 | 引用集合论的结果告诉我们,全体实数的集合$\mathbb{R}$跟全体无理数的集合$\mathbb{R} \backslash \mathbb{Q}$是等势的,那么,如何构造出它们俩之间的一个双射出来呢?这是一个颇考读者想象力的问题。当然,如果把答案给出来,又似乎显得没有那么神秘。下面给出笔者构造的一个例子,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这种映射是怎么构造的。
为了构造这样的双射,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让全体有理数和部分无理数在它们自身内相互映射,剩下的无理数则恒等映射。构造这样的一个双射首先得找出一个函数,它的值只会是无理数。要找到这样的函数并不难,比如我们知道:
1、方程$x^4 + 1 = y^2$没有除$x=0,y=\pm 1$外的有理点,否则将与费马大定理$n=4$时的结果矛盾。
2、无理数的平方根依然是无理数。
根据这些信息,足以构造一个正实数$\mathbb{R}^+$到正无理数$\mathbb{R}^+ \backslash \mathbb{Q}^+$的双射,然后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得到$\mathbb{R}$到$\mathbb{R} \backslash \mathbb{Q}$的双射。
用Pandas实现高效的Apriori算法
By 苏剑林 | 2015-07-02 | 141459位读者 | 引用最近在做数据挖掘相关的工作,阅读到了Apriori算法。平时由于没有涉及到相关领域,因此对Apriori算法并不了解,而如今工作上遇到了,就不得不认真学习一下了。Apriori算法是一个寻找关联规则的算法,也就是从一大批数据中找到可能的逻辑,比如“条件A+条件B”很有可能推出“条件C”(A+B-->C),这就是一个关联规则。具体来讲,比如客户买了A商品后,往往会买B商品(反之,买了B商品不一定会买A商品),或者更复杂的,买了A、B两种商品的客户,很有可能会再买C商品(反之也不一定)。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商品组合销售,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寻求关联规则的算法,就是关联分析算法。
啤酒与尿布
关联算法的案例中,最为人老生常谈的应该是“啤酒与尿布”了。“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超市管理人员发现“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经过分析,原来在美国有婴儿的家庭中,一般是母亲在家中照看婴儿,年轻的父亲前去超市购买尿布。父亲在购买尿布的同时,往往会顺便为自己购买啤酒,这样就会出现啤酒与尿布这两件看上去不相干的商品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的现象。因此,沃尔玛尝试将啤酒与尿布摆放在相同的区域,让年轻的父亲可以同时找到这两件商品。事实是效果相当不错!
当大数据进入厨房:让大数据教你做菜!
By 苏剑林 | 2016-01-18 | 42354位读者 | 引用说在前面
在空间侧边栏的笔者的自我介绍中,有一行是“厨房爱好者”,虽然笔者不怎么会做菜,但确实,厨房是我的一个爱好。当然,笔者的爱好很多,数学、物理、天文、计算机等,都喜欢,都想学,弄到多而不精。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已经提到过,数据挖掘也是我的一个爱好,而当数据挖掘跟厨房这两个爱好相遇了,会有什么有趣的结果吗?
笔者正是做了这样一个事情:从美食中国的家常菜目录下面,写了个简单的爬虫,抓取了一批菜谱数据下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此对美食中国表示衷心感谢。选择美食中国的原因是它的数据比较规范。)数据分析在我目前公司的高性能服务器做,分析起来特别舒服~~
这里共收集了18209个菜谱,共包含了9700种食材(包括主料、辅料、调料,部分可能由于命名不规范等原因会重复)。当然,这个数据量相对于很多领域的大数据标准来说,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在大数据极少涉及的厨房,应该算是比较多的了。
科学空间“微信群|聊天机器人”上线测试
By 苏剑林 | 2016-11-24 | 90235位读者 | 引用花了点时间,完成了一个微信的聊天机器人,并建立了微信群。
目前实现的功能如下:
1、搜索微信号spaces_ac_cn,添加为好友后,会自动给你发送加群邀请,你通过之后就可以加入到群聊中;
2、进群后自动发送欢迎信息;
3、记录群的聊天记录,定时分享给大家,以后大家就不担心有价值的群信息丢失了;
4、如果哪天群满了,则另开新群,一个群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另外一个群,这样不至于冷落了某一个群;
5、如果你向微信号spaces_ac_cn发送消息,则自动在知乎搜索答案并返回,这还是一个简单的知乎搜索机器人。
还有一些管理员用到的功能,就不详细列出了。
欢迎大家加入!有问题请及时反馈,代码可能会有问题,因此希望大家多多测试。
【语料】百度的中文问答数据集WebQA
By 苏剑林 | 2017-04-12 | 221626位读者 | 引用信息抽取
众所周知,百度知道上有大量的人提了大量的问题,并且得到大量的回复。然而,百度知道上的回复者貌似懒人居多,他们往往喜欢直接在网上复制粘贴一大片来作为回答内容,而且这些内容可能跟问题相关,也可能跟问题不相关,比如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785746.html
问:广州白云山海拨多高
答:广州白云山(Guangzhou Baiyun Mountain),是新 “羊城八景”之首、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它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山体相当宽阔,由30多座山峰组成,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面积20.98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高382米(注:最新测绘高度为372.6米——国家测绘局,2008年),峰峦重叠,溪涧纵横,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
【语料】2500万中文三元组!
By 苏剑林 | 2017-04-24 | 87930位读者 | 引用闲聊
这两年,知识图谱、问答系统、聊天机器人等领域是越来越火了。知识图谱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在我看来,涉及到知识库的构建、检索、利用等机器学习相关的内容,都算知识图谱。当然,这也不是个什么定义,只是个人的直观感觉。
做知识图谱的读者都知道,三元组是结构化知识的一种方法,是做知识型问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英文领域,已经有一些较大的开源的三元组语料库,而很显然,中文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语料库共享(哪怕有人爬取到了,也珍藏起来了)。笔者前段时间写了个百度百科的爬虫,爬了一段时间,抓了几百万个百度百科的词条。其中不少词条含有一些结构化的信息,直接抽取出来,就是有效的“三元组”了,可以用来做知识图谱。本文分享的三元组语料正是由此而来,共有2500万个三元组。
通用爬虫探索(三):效果展示与代码
By 苏剑林 | 2017-06-07 | 53949位读者 | 引用更别致的词向量模型(三):描述相关的模型
By 苏剑林 | 2017-11-19 | 117158位读者 | 引用几何词向量
上述“月老”之云虽说只是幻想,但所面临的问题却是真实的。按照传统NLP的手段,我们可以统计任意两个词的共现频率以及每个词自身的频率,然后去算它们的相关度,从而得到一个“相关度矩阵”。然而正如前面所说,这个共现矩阵太庞大了,必须压缩降维,同时还要做数据平滑,给未出现的词对的相关度赋予一个合理的估值。
在已有的机器学习方案中,我们已经有一些对庞大的矩阵降维的经验了,比如SVD和pLSA,SVD是对任意矩阵的降维,而pLSA是对转移概率矩阵$P(j|i)$的降维,两者的思想是类似的,都是将一个大矩阵$\boldsymbol{A}$分解为两个小矩阵的乘积$\boldsymbol{A}\approx\boldsymbol{B}\boldsymbol{C}$,其中$\boldsymbol{B}$的行数等于$\boldsymbol{A}$的行数,$\boldsymbol{C}$的列数等于$\boldsymbol{A}$的列数,而它们本身的大小则远小于$\boldsymbol{A}$的大小。如果对$\boldsymbol{B},\boldsymbol{C}$不做约束,那么就是SVD;如果对$\boldsymbol{B},\boldsymbol{C}$做正定归一化约束,那就是pLSA。
但是如果是相关度矩阵,那么情况不大一样,它是正定的但不是归一的,我们需要为它设计一个新的压缩方案。借鉴矩阵分解的经验,我们可以设想把所有的词都放在$n$维空间中,也就是用$n$维空间中的一个向量来表示,并假设它们的相关度就是内积的某个函数(为什么是内积?因为矩阵乘法本身就是不断地做内积):
\[\frac{P(w_i,w_j)}{P(w_i)P(w_j)}=f\big(\langle \boldsymbol{v}_i, \boldsymbol{v}_j\rangle\big)\tag{8}\]
其中加粗的$\boldsymbol{v}_i, \boldsymbol{v}_j$表示词$w_i,w_j$对应的词向量。从几何的角度看,我们就是把词语放置到了$n$维空间中,用空间中的点来表示一个词。
因为几何给我们的感觉是直观的,而语义给我们的感觉是复杂的,因此,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几何关系来反映语义关系。下面我们就根据我们所希望的几何特性,来确定待定的函数$f$。事实上,glove词向量的那篇论文中做过类似的事情,很有启发性,但glove的推导实在是不怎么好看。请留意,这里的观点是新颖的——从我们希望的性质,来确定我们的模型,而不是反过来有了模型再推导性质。
最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