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1北京大学天文夏令营
By 苏剑林 | 2011-07-18 | 27159位读者 |转眼间,为期四天的北京大学天文夏令营就已经结束了。载着不舍的情绪,含着怀念的泪光,挥一挥道别的手,营员们各自踏上了自己归家的路。美好的时光总是如箭般飞逝,纵然有万般无奈与不舍,我们依然为能够拥有这段欢聚的宝贵时光而感到满足。是的,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不会忘记我们曾经相聚过,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星空的底下有一群人和我一样默默凝视着璀璨的银河;我们也一直在憧憬着,下一次天文聚会的到来。
闭上眼睛,相聚的日子仿佛就是昨天,相聚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珍贵。
报到(7.11)
为了能够在今天之内赶到北大,我在早上六点半就从我家出发,坐了4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广州白云机场,并与我去年在宁夏固原参加国赛时的队友丁佳妮会面。完成了登机手续后,12点多时,飞机开始起飞;在下午三点左右,我们一起降落在了北京国际机场。在经过了一个小时的车程后,我们来到了北大西南门。
一踏进校门口,我们先是惊讶了一番。和其它我所到过的大学不同,映入眼帘的不是宏伟的高楼,而是略显古典的建筑风格,这让我们这些来自他乡的“艺客”心中多了一份亲切感。来到招待所的报到处,我们见到了一批比我们早到的营员——有的是曾经相会过的同好,有的则是首次认识的朋友,这种感觉是多么的熟悉与愉悦。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此时,招待所还剩两个房间,刚好安排我们入住,稍晚一点,我们就得住到另外的宾馆了。简单地熟悉了一下环境后,我们在北大吃到了第一顿晚餐。
吃完晚餐后,我们发现营员们都不见了。收到朱瑜坚的信息后才知道,他们都已经赶去科维里天文所(KIAA,我们活动的主要地点)了。再看看表,已经六点四十五分了,看来我们得成为本次夏令营活动中的第一个迟到者了。先不管了,拿出地图,找找KIAA在哪儿。结果更令我们惊讶:我们住在北京大学的西南角,KIAA在北京大学的东北角......我们跑呀跑呀,二十分钟后,我们赶到了那里。
晚上的活动其实很简单,先是分组(8个小组),然后小组讨论、选组长,接着分成两个班、选班长。完成了这些事情后,就找了天文系的几个师兄姐们带我们夜游北大...一天匆匆地落下了帷幕。
开幕式(07.12)
其实今天才算是夏令营的第一天。开幕式依旧在KIAA举行,由吴学兵教授主持。北大招办、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KIAA领导讲话后,先后有林潮所长作了题为《planets(行星)》的报告、薛随建处长介绍国家天文台并讲授“国家天文发展规划”以及柯文采(M.B.N. (Thijs) Kouwenhoven)教授的英文报告 《The Birth, Life, and Death of Stars(恒星的一生,从诞生到死亡)》。在这期间,全体营员在KIAA门前照了一张集体照。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营员中不仅仅有研究天文已久的天文爱好者,还有各地学校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与他们相比,我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但不论如何,大家都是怀着对天文的好奇和对北大的渴望来到这里,也值得好好交流一番。
下午,我们依旧得走上二十多分钟从房间走到KIAA参加活动。这次由范祖辉教授主持,内容是刘晓为教授的《银河系巡天》与Richard de Grijs教授的《The quest for ever larger telescopes(寻求大的望远镜)》。听着现在各位营员的提问,我感到我和他们的差距;尤其听完Richard de Grijs教授的讲座后,我深深地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实在是“跟不上潮流”......看来“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呀!
晚上都是自由活动的时间,营员们可以自行游玩、交流,也可以在房间里准备闭幕式当晚的联欢节目。
我的北大之餐
天文台(07.13)
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参观国家天文台了。先是到了国家天文台总部参观,并且听了关于“探月工程”和“空间碎片”的两个报告。大概十点多钟,我们启程往Lamost——郭守敬望远镜进发!
话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北京了。前两次是国家队集训和参加第四届IOAA,可是都没有机会一睹传说中的Lamost的风采(IOAA日程中有参观Lamost的安排,后来取消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经历了两个半小时的长途跋涉之后,我们来到了兴隆,亲眼看见了Lamost。和之前在图片上看到过很多次的一样,它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宛如一名威武的战士屹立在兴隆的高峰上,窥视着天空的奥秘。
此时虽然还没有吃上午饭,有些同学已经感到累和饿了,但我们还是带着无比兴奋进行参观。我们组先参观的是兴隆的2.16m望远镜,然后才登上高高的建筑,一睹“郭守敬”的神采。就如同传说中一般,Lamost是如此地现代而强大,我们一边观赏着它的英姿,一边听着老师讲解它的故事,心中早已忘却了那疲惫与饥饿。
当然,饭还是要吃的。下午两点半左右,我们终于吃上了“午饭”。这是一顿多么美味的饭呀!饭后,我们就启程返回北大了,而晚上则继续进行着联欢节目的准备。
天文馆(07.14)
这一天的关键词是“天文馆”。上午,我们如往常一般来到了KIAA,一开始是听范祖辉教授讲授“星系宇宙学”的相关内容,然后是北京天文馆的朱进馆长来跟我们交谈。简单地说了一下天文馆的情况后,他便和我们聊起了天文、宇宙等各样的话题,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其乐融融。
下午是参观北京天文馆的时间。我们顾不上吃午饭,就直奔地铁站,踏上开往天文馆方向的列车。到了天文馆后,按照先前领到的票的时间,我们先看了《宇宙探秘》和《迷离的星际》。再看这两部小影片时,我遐思万分,因为它让我回忆起了去年参加IOAA时候的情景,我记得那时北京天文馆也向世界各地的参赛者们播放了这两部影片,介绍着中国的科普与探索。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宇宙探秘》中“伽利略”的一句“鬼魂有鬼魂的好处嘛”......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接下来应该是观看4D影片《穿越寒武纪》了。不过我没有去看,而是和朱瑜坚趁着这个时间逛了一阵天文馆。我们先是到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些纪念品,然后把办公楼六楼的读者服务部(608)翻了一遍,努力淘书。去年参加IOAA的时候,我只顾着陪外国朋友们逛商场,自己去没有时间好好买下书,这次不论如何都要买上几本了。买完东西后,我们赶上了最后一部影片——《2312空间历险》(3D)。其实这是我第一次观看3D电影,感觉有点新奇。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想象力不够强,我感觉我还未能融入到影片的3D效果中去。
考试(07.15)
从早上八点半开始进行3个小时的笔试。据说在往年笔试题目是丰富多样的,甚至还出现了数独!但今年有点变化,题目尽是天文方面的。我想,天文系的目的是要选出真正的天文爱好者吧。不管他出什么题目,还是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的。做完后,我感觉自己又经历了一次天文奥赛,重温了那久违的兴奋感。
下午是面试时间。对于一个腼腆的我来说,面试是最难过的一关了。我们分组面试,负责我们组的是一位北大的教授和一位国家天文台的教授。他们先让我们各自自我介绍一番,轮到我的时候,我的心跳得厉害,好不容易把紧张感压下去了,讲话的时候还是断断续续的,有点失礼,不过总算是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谈到了各种有趣的话题,如“你觉得我们应该寻找外星人吗?”、“你觉得高中阶段适不适合文理分科?”、“你父母对你学习天文的态度”等等。在谈话之中,我们也相互增进的认识,那份心跳加速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了。和大家一样,我也在尽力表现着自己对天文的追求和对宇宙的热爱,直到时间悄然流到了面试结束那一刻。
准备已久的联欢晚会终于到了。简单的闭幕式后,我们很快就进入了节目表演了。同好们准备的节目可真是丰富多彩呀!有歌唱、相声、朗诵,还有我们奥赛党们一起合唱的奥赛版《春天里》,还有我们可爱的朱进馆长的即兴演唱。这时,我才体会到:原来我的营友们不仅仅博学,而且多艺,都是一群牛人!晚会于9点半左右结束。在晚会上,我们唱出了对天文的狂热,对星空的迷恋,对奥赛的追忆,对朋友的不舍——那是我们天文爱好者们共同的心声。愿我们明年在北大再会!
离开(07.16)
美好的光阴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怀着不舍在北大逛了最后一圈,便坐上了开往机场的出租车。在经历三个小时的飞程的最后相聚后,我们挥动了告别的手,奔上了各自的回家的路。
夏令营活动已经结束,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谨以此文来纪念我们这一次珍贵的欢聚,并与各位读者们分享与共勉。希望每一位读者都可以继续保持心中的梦,一直追逐心中的梦想。
转载到请包括本文地址:https://spaces.ac.cn/archives/1401
更详细的转载事宜请参考:《科学空间FAQ》
如果您还有什么疑惑或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继续讨论。
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欢迎分享/打赏本文。打赏并非要从中获得收益,而是希望知道科学空间获得了多少读者的真心关注。当然,如果你无视它,也不会影响你的阅读。再次表示欢迎和感谢!
如果您需要引用本文,请参考:
苏剑林. (Jul. 18, 2011). 《记2011北京大学天文夏令营 》[Blog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spaces.ac.cn/archives/1401
@online{kexuefm-1401,
title={记2011北京大学天文夏令营},
author={苏剑林},
year={2011},
month={Jul},
url={\url{https://spaces.ac.cn/archives/1401}},
}
July 22nd, 2011
天文竞赛是什么来的啊?学校没说过哦,是自己的兴趣参加的么?
一般来说天文奥赛教育局不会专门下文件通知的,因为它不属于五大学科竞赛之一,至少在目前来说它是一个业余兴趣学科竞赛。我们都是自己报名参加,可以网上报名。具体可以参考www.bjp.org.cn,这是天文奥赛的官方网站,也可以参考我建立的网站:cnao.org